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贺龙 > 全文图书 > 贺龙口述自传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到华北前线去——一定是民主共和国
刘树发,王小平



  我们一同到于庄的抗联会去。因为这里的大道,也同冀中其他地区的一样,通是给老百姓挖毁了的,全部都成了半人深的沟道,我们只能在沟道边的小路上走。这是相当吃力的,随时还得弯一下身子,迈过那些偶尔拦着去路的枣树的枝条。我们大家都以一种敏捷的动作走着,不时又得跨过沟那面去。
  天空高朗,耳畔隐隐传来大炮的轰鸣。越过平汉路后,这便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了,最近四面的战斗又都进行得很好,所以我们毫不把它搁在心上。快到村子的时候,一个老乡跟着一架牛车正从前面赶来。里面装着一个友军的战士,一架自行车,此外便再也没有旁的值得用牛车运送的东西了。
  贺龙同志老远就停下来。他发愁地审视着那牛车,等牛车走近身子,他柔声问道:
  “同志!你有自行车,为什么还要坐老百姓的牛车呢?”
  “前边的河解冻了。”战士嗫嚅着回答。
  “啊!”他沉吟着,望望那条几丈以外的明晃晃的河流。“那么过了河呢?”
  “过了河我就下来。”
  他想了想,就让那牛车走掉了。但是并不放心,一面走着,一面还不断回转头去张望,直到那辆牛车赶了转来为止。
  接着我们很快到了抗联。这时候,高长长的抗联主任史立德同志不必说了,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都立刻活跃起来,差点挤破那间狭长的房间。他们都希望被介绍给贺龙同志。这些男女青年,几乎全是抗战后从北平来的,他们有的穿着军服,有的则保持着刚从敌区工作回来的乔装:羊肚帕,破棉短袄,一个地道的河北老乡。
  而接着,一种愉快活泼的谈话就开始了。他一个个简单地扣问着他们的经历,又从头到足打量一会儿,于是闪烁着他那富于表情的灵活生动的眼睛,来一两句有趣的考语。其次的话题是前一夜东北救亡总会华北战地服务团的晚会节目。
  他不大满意他们的“沈阳花鼓”。
  “内容不错,就叫两个女角弄坏了!打扮得那么花花绿绿的,东一扭,西一扭,——这一来什么政治意义也扭完了!”
  在批评话剧“一心堂”的时候,他的意见也是很正确的。
  “这个戏搬到河南去演更好,那里有很多红枪会,日本人正在想尽方法利用。不过那个演大将军的,还没有把性格拿稳:太精明了!还要庸一点。那样精明的人他会随便受人摆布?……”
  一个同志忽然担心起祖国的前途来了,他率然地截断他道:
  “一定是民主共和国!同志!你难道还怀疑吗?”
  “那不知道还要多少时候啊。”
  “不多!五年就够了!”
  大家都忍不住笑起来,好像贺龙同志讲的是笑话。
  “你看啦,”但他认真地继续道,“怎么五年会不成呢?你一面抗战,一面就建国呀!同志,不要说远了,现在的晋察冀,不就是民主共和国的基础吗?县长民选,村长民选,人民群众全都有了组织,——这不是民主共和国的基础吗?”
  在他热烈的声调里响着一种虔诚的信心。对方难为情地笑了。也许就因为这一点,想了一会儿,他又柔声地转圜道:
  “你不要说,同志!抗战对中国的进步真大呢!不说旁的,要不是抗战,你就再搅他十年八年,也不会弄到一个县长才拿他五块钱一月的!你看这个进步多大?算得清吗?”他自信地点着头,特别爱抚地凝视着那个感觉不安的青年。
  “你们还没有见过清朝时候的县长。”停停,他又用回忆的调子继续说了下去,“出街的时候,那个威风哟,前头两根长号,一群戴尖帽子的皂班,又是堂勇!不准老百姓包白帕子,大家都得站起来,——你看现在的县长像个啥样子吧!……”
  他顺手指指那个曾任县长的青年部长,仰起身子笑了。
  “就是这样一身!灰布帽子,灰布衣服,钻到那里,老百姓哪里能够认得出他是县长?……”
  便是那个对国家前途不大信任的青年,竟也毫无忌惮地笑了。
  “你再拿我们的史主任说吧,”他又感情洋溢地紧接着说,“不抗战他会钻到这里来吗?还不是依旧在北平讲恋爱,兜汽车,吃大菜!还有我们的文学家,在上海他至少有一套干干净净的洋服嘛!——现在你们看他身上有多少虱子吧!”
  他笑着指点出我,而当大家笑起来的时候,他的态度却又立刻变严肃了,补充道:
  “同志!要多往进步方面看看,我们对抗战才会有信心呢。”
  因为大家热烈的邀请,他遂又为他们讲了一些内战时期的故事。他讲到战士们的勇敢、艰苦,以及赤卫队在土地革命初期的一些笑话,他们错把凡士林当糖吃,拿钟表捡顶大顶重的拿,而在夺获罐头的时候,总是用矛子穿个洞,喝完水就把它扔掉了。他给了大家以巨大的满足,一共谈了一个多钟头。
  最后,他拖住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小鬼,问谈着她的身世,要她承认他做她的爸爸。他为这件事花费了很长的时间。
  “那么写张字约,就暂时叫做爸爸,好吧?”他柔声说道。
  “不!”
  “还是不!那我再让点步,做干女儿好吧?……”
  我约那个曾经在天津做过乞丐的农会主任谈话去了;而当我们转来的时候,他终于已经达到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并且还把那女孩子彩云这个名字改成了吉长。
  他把双手搁在吉长的肩头上,俯视着她,轻声道:
  “知道吗,你还有个妹妹,叫吉生,才这么一点子高就跟着我过草地。”
  “现在在延安吗?”一个同志紧接着问。
  “还有个铲铲,已经死了。”他说道。
  

贺龙口述自传/刘树发,王小平.—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