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郭洪涛 > 全文图书 > 郭洪涛回忆录
|
十、出席协会第三届理事会议,并讲话 |
郭洪涛著 |
|
|
1991年4月22日至24日,协会第三届理事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换届的会议,听取并审议了俞国栋同志代表第二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修改了协会章程,选举了新的领导成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同志发来了贺信,中顾委常务、协会名誉会长张劲夫同志给全体理事写来了信,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生产委员会主任叶青同志作了书面讲话,黄镇东、沈之介、杨贤足、左建昌、阎志祥、张福禄等领导同志到会讲话。 薄一波同志的贺信,对协会的工作给予鼓励,并且提出了希望。信中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作为一个行业组织,成立以来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希望继续努力,配合有关部门、地方、企业,为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的任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劲夫同志在致全体理事的信中提出:“我们交通运输协会在前两届理事会已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要继续努力,进一步发挥参谋、咨询、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为政府部门和运输、邮电企业服务,为促进交通产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对协会章程作了如下的修改和补充;(一)关于协会的宗旨,强调了协会遵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政府部门和交通行业服务,为运输和邮电企业服务。旨在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推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关于协会的领导关系,规定协会的工作归国家计委领导。(三)关于协会的组成单位,增加总后军事交通运输部,在协会的任务中,增加了“协助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增强交通行业的国防意识,调查研究在运输、邮电的生产建设中,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的有关问题,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四)关于理事会的任期由四年改为五年。(五)关于理事的变更或增补,由推荐单位提出,经协会秘书处提请协会会长办公会议通过。(六)关于终止活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在章程中增加了“由于情况的变化,本协会确需终止活动时,须经半数以上常务理事提出,由全体理事会议讨论,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通过,并报请原审批单位和登记机关批准后生效。” 理事会议推选了协会新的领导成员:一致推举张劲夫同志为名誉会长,选举我继续担任会长,叶青、赵维臣、岳志坚、石万鹏、李端绅、李森茂、石希玉、苏杰、沈之介、黄镇东、王展意、林岑、卢希龄、杨贤足、朱春和、左建昌、阎志祥、郭浩、张福禄、俞国栋、雷汀、王德荣等同志为副会长,俞国栋同志为常务副会长,王德荣同志兼秘书长。聘请马洪、王见新、叶林、成安玉、刘居英、李伦、李清、沈图、陆叙生、陶琦、郭建(女)、梅行、韩洪甫、廖诗权等同志为顾问,加强了对协会工作的领导。 这次理事会议我致了开幕词。在会议结束时我又讲了话,对关于优先发展交通产业的问题和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的问题,讲了如下意见。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先后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和《纲要》中分别指出:要“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适应国民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十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完全拥护党中央和全国人大的决策。优先发展交通产业之所以十分必要,首先是由它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也是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优先发展交通产业,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和信息传播体系;二是采取倾斜政策,扶持交通产业的发展;三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运输、通信能力和效益;四是深化改革,进一步开放;五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开创协会工作的新局面,关键是要根据国民经济和运输、通信业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为促进交通产业在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作出成绩;要面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尤其要加强对关系交通产业的重大问题研究;必须更好地加强协会自身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更新观念,协会工作需要树立在竞争中求发展的竞争观念,只有凭自身的工作才能赢得声誉,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求得更大的发展。 |
|
郭洪涛回忆录/郭洪涛著.—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