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湾西去十余华里处有一个山沟,叫桃宝峪。1944年秋,在原八路军炮兵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延安炮兵学校,校址就设在桃宝峪。现在保留的遗址有炮校大门和部分窑洞。
炮校的首任校长是郭化若,后由朱瑞接任,政委邱创成、副校长匡裕民。校部下设政治处、参谋处、教育处。学员共有1000余人,编为三个大队十个中队,另有一个迫击炮教练队和一个工兵科。主要培养炮兵连排干部。训练方针是:“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有什么学什么,战争需要什么学什么”。
1945年1月,炮校开始上课。8月1日,举行了开学典礼。朱德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肖劲光司令员等莅临并讲话。
炮校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火炮器材少,就分班教学,使人员轮换而炮不闲;演习射击时,没有通讯器材,就用人传递口令;火炮不够用,就把瞄准镜装在木架上代用;上课没有粉笔,就用白土代替。教师学员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教学训练任务。
日寇投降后,炮校经过短期整训,于1945年9月中旬离开桃宝峪,由朱瑞率领奉命开赴东北,先后驻通化、牡丹江、沈阳等地。朱瑞牺牲后,军委命名该校为朱瑞炮兵学校。建国后曾改名为军委炮校、高级炮兵学校。 957年同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组建炮兵学院。198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校址在河北宣化。
文革中,西安市在桃宝峪炮校遗址办起了“五·七”干部学校,扩建了部分窑洞,建了一所礼堂,炮校学员当年开垦的土地重新披上了绿装。干校撤销后,延安地区又在此创办了林业学校,后林校迁到延安南十里铺,这里又成为安哥拉山羊繁殖基地。
90年代中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寻根问祖,在沟口修建了一个标志性建筑物,以纪念今日的辉煌事业是在当年炮兵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永远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