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18日
一、情况;
1、满洲军一师占领张家口,日本在太原包头两处设军事机关,北京傀儡政府正进行华北的满洲化。
2、阎锡山在日本指挥下进行各种卖国贼工作。其兵力部署如下:太原一师,晋北大同一带一师,晋南长治、长子一带一师,汾河下游及大宁、吉县一带一师,晋西永和、石楼、中阳、离石、汾阳、柳林、军波及沿河守备一师(71师杨耀芳),晋西北兴县、临县、碛口、保德一带两独立旅,侵入陕北吴堡、绥德、佳县一带一师(72师李生达),绥远全省两师。孙楚之“剿匪”总指挥部似在碛口(孙楚现去南京谒蒋,职务由参谋长代),杨耀芳之晋西防守司令部在汾阳。
3、河北抗日义勇军在发展中(大名、昌平、阜平等地)。晋豫之交有红色部队活动(阎锡山派兵一旅去对付)。内蒙德王独立与晋方对抗。阎锡山部队中抗日革命情绪在发展着。黄河东岸民众有欢迎红军之表示。
二、任务:
在党中央及军委会抗日讨卖国贼,向山西消灭阎锡山部队,发展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红军,号召全国抗日讨卖国贼运动,并在军事上巩固向前发展的基本方针之下,方面军第一步有东渡黄河以坚决手段消灭东岸地区之敌,占领吕梁山脉各县,首先占领石楼、中阳、永和等县,粉碎沿河堡垒线,控制船渡于我手中,在东岸造成临时作战根据地的任务。
三、渡河战役:
1、敌情判断
我军渡河区域是晋敌71师杨耀芳防地,判断其六个团分布:永和一团,石楼城一团(一说一团部附一炮兵连),石楼所属沿河防御(河口对岸之辛关至沟口对岸之三交镇百余里)两团,中阳城及中阳沿河防御一团,柳林一团,师直属队在汾阳。我军渡河之第二日(22号),在三交镇附近地区敌有以二个至三个团与我作战可能,而在义牒镇附近,有以一个至两个团与我作战可能。在三天至七天之内,敌有以两个师左右兵力与我在石楼、中阳、永和一带作战可能。至于以更大兵力集中前进则须时间较多。
2、我军部署
我军以从沟口、河口一带渡河,占领留誉镇、义牒镇并相机占领石楼城之目的,部署如下:
(1)集中地区
1军团沟口附近。
15军团主力河口附近。
15军团之81师解家沟附近。
方面军直属队川口镇附近。
(2)渡河地区
1军团沟口附近。
15军团主力、方面军直属队河口附近。
15军团之81师准备跟1军团渡河。
以沟口、河口两处为主渡点,老关、舍峪里两处为辅渡点(两辅渡点均属15军团)。
(3)渡河指挥
每个渡河点由两军团派出渡河司令员、政治委员及船只指导员(每船一人),保证最敏捷最有秩序的渡河。
(4)渡河时间
以2月21日20时为各兵团在各个渡河点同时开始渡河之时间。
(5)渡河手段
先头绝对隐蔽乘夜偷渡,以坚决敏捷手段夺取敌堡,割断电线,控制前进阵地及翼侧掩护阵地,以保证后队渡河及与援敌作战之有利地位。偷渡被敌发觉,立即改为强渡。
(6)渡河后之动作
1军团须准备与进入渡河点附近二三十里地区之援敌战斗而消灭之。在消灭该敌后或该地区无敌情,均须于第二日(即22号)或第三日(依渡河快慢及敌情决定)相机占领留誉镇地区。
原载《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第442——44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