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娃沟门是个特殊的地方。西山上,有龙州城寨堡遗址,据史书记载,此寨建于宋朝初年,与西夏交恶攻伐的年月里,西夏军曾沿洛河川和周河川突进,宋军无力抵挡,川道里狼烟滚滚,血光浓浓,保娃沟门被西夏军所得,在西山筑城,面对大穆山,扼制大川要害,巩固边防。远观历史,保娃沟门地名疑为“保王”,元昊图霸天下急切,乃为保西夏主称王之意。许是后人愿望,拒绝战乱涂炭生灵,将保王唤为保娃,保佑孩儿健康,世事太平。
宋朝年间的北方,尤其是陕北的中北部,沦为边关,承受着战乱和血腥,经历着无奈和杀戮。在宋夏议和时,朝廷在两国边界上设立了许多互通有无的商贸市场,称之为“榷场”,保娃沟门就是其中的一处。通过物品交易,特产流通,补给西夏缺失,遏制他们掠夺欲望,以实现边关安定。保娃沟门这个市场集散地辐辏四方,利益内外,一派繁荣,兴兴衰衰绵延了数百年。
当宋王朝消失以后,元朝统一天下,北方才逐渐熄灭了战火,民间出现太平景象。但是,曾经的苦难让当地人口锐减,本地农户和外来逃难者处在窘困危畏之中,“无牛耕田,缺衣遮羞”。男子无力婚娶,“光棍”独立为业。然而,有一年南部灾情空前,死亡甚多,人口贩子领着一批面黄肌瘦的女人来到保娃沟门。发布消息说:这些女人只为生存,图个温饱,求个安身之处。本人牵线,大众响应,成全一桩婚缘胜于修筑庙堂一院。
人贩子担心,若让男子白天相面挑选,恐怕会使年龄大的妇女剩余。就将所有女人关在一孔大窑里,天黑以后,让前来买婚的男子进窑去摸,摸到谁就算谁,胖瘦丑俊、老少愚聪全靠运气。想想,一大群单身男人拥作一堆,吵吵嚷嚷,争前恐后,秩序混乱。人贩子生出一计,在白芸豆上刻了数字,让买婚的男子抓阄,公平次序,排队进入窑洞摸“老婆”。
窑洞门前一下子平静了,男光棍们心里忐忑地看那些被摸出来的女人们,簇拥着回到点灯的窑里详看,有人高兴,有人叹息,引众人一片议论。有个老汉摸了个女人,牵到灯前,天啊,竟然是个二十出头的闺女,连连皱眉跺脚;有一小伙摸到的却是半老女人,啊呀呀叫苦不已。
虽然事前有口头协议: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摸到女人就算成交,不许反悔。面对此情此景,人贩子也觉不妥,恐于不好收场,主动出面斡旋。问老汉:你是嫌女人太年轻?老汉点头说:我是找老伴过日子,又不是给人家女娃娃当爷爷!人贩子又问小伙子:你是嫌人家老吗?年轻男子一挺胸说:是啊,我是找女人结婚生子,这个女人都可以给我当妈了,能行吗?在人贩子和众人的调解下,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当即互换女人,皆大欢喜,各自回家成亲过日子。
这个前辈人留下来的传说,充满了人间的悲情,天灾和战火让无数怀揣愿望的人,孤苦伶仃,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新的生存地;也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粗糙地进行无奈的选择,开始新的生活。后来,有人拿此事嘲笑远去的历史和那些备受苦难的人们。细细考量,如若我们回到几百年前,我们也难以改变自己命运,能比他们或她们更高贵吗?对此,我们只有在疼痛中合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