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会馆商街>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

陕商会馆陕西街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自贡西秦会馆












自贡地区的盐业生产,到清代的雍乾时期,渐趋兴盛,成为全川五大产场之一。这块“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吸引了大批外地富商,来这里开凿盐井,经营盐业,当时尤以陕籍商人居多。他们在发迹发家、聚敛致富之后,为炫耀郡邑,“款叙乡情”,于乾隆元年(1736)合资修建会馆,历时16载竣工落成,《西秦会馆关圣帝庙碑记》多有记载。因会馆主供关羽神位,亦名关帝庙,俗称陕西庙。
  西秦会馆问世之后,客居于此的各地盐商竞相效尤:广东人建南华宫、贵州人修霁云宫、福建人建天上宫、四川人修惠民宫,更联合修建井神祠、五皇殿。盐场工人为谋求自身利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也合资修建行帮会馆,烧盐工人修炎帝宫,打铁工人筑老君庙,屠宰工人建桓侯宫。一时会馆林立,蔚为壮观。
  道光七年至九年(1827—1829),西秦会馆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与扩建,“壮丽倍前”。“较旧址拓出十数丈,依山另辟一正殿”,“共费金四万有奇。殿宇崇闳,体制严肃,廊庑整秩,金碧交辉”。成为自贡会馆中之佼佼者。
  西秦会馆总体方正,强调对称,在长86米的地基中轴线上,布置主要殿宇厅堂,周围则用廊楼阁轩以及一些次要建筑环绕,和街道形成有纵深、有层次、有变化的院落群体。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会馆的主要入口武圣宫大门,门前两侧高大的石坐狮扭头雄踞。走进大门,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献技、大观、福海诸楼和大丈夫抱厅、参天奎阁、中殿、龙亭(已毁)、正殿,由北向南,层层加高,层层宏阔;轴线两侧,依次对称排列着金镛和贲鼓二阁、左右客廨以及神庖、内轩等建筑。武圣宫大门内为一宽敞的大坝,名为天街,面积达798平方米。这里,献技、大观、福海诸楼与大丈夫抱厅南北相望,金镛、贲鼓两阁东西对峙,各建筑物之间以廊楼连接,构成了一个四合院。第二单元则以参天奎阁为中心,前接抱厅,后靠中殿,右为“留三日香”客廨,左为“胜十年读”客廨,这里集中了整个会馆最为密集的建筑,翼角檐牙,交相穿凿。参天奎阁两侧的空间以及左右客廨的履忠门、践义门外的庭院,点缀以水池和花坛,使人顿觉耳目一新,情趣盎然。第三单元则以龙亭、神庖、内轩拱卫正殿,中心突出。外墙上显露出一系列高低不同、形态各异的屋顶,使整个会馆外观轮廓呈现出抑扬顿挫、富有节奏的变化。
  武圣宫大门和与之背靠的献技诸楼,从前后望去,自成独立建筑。但从基座到屋身屋顶看去又穿插交错,这就在平面处理上和空间安排上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面宽为32米的武圣宫,重檐歇山屋顶达四层之多,正面三层断开化作两翼飞出,檐角成行,依次加宽,犹如人字形飞雁列队排空,穿云而去。这种大胆的处理手法,在明清会馆建筑中是很少有的。献技诸楼的屋顶更复杂,基本结构为两个歇山式屋顶重叠组成并与武圣宫屋顶连为一气,而在屋顶紧靠正脊处,又加建一个六角攒尖屋顶,通过精心构思、巧妙处理、珠联璧合,在外形上构成了一个嵯峨雄奇的大屋顶。三束宝顶沿轴线矗立在两道正脊和一个攒尖顶上,在脊两端鸱尾为形态生动的跳鱼。复合屋顶下,环列24檐角,起翘修长,参差起伏,尖角如林。
  这种别具一格的屋顶造型与结构,在明末清初的建筑中,堪称佳作,武圣宫与献技诸楼由22根浑圆的石柱和众多的梁枋组成构架,承受着大屋顶的荷载。其中两根最长的石柱,拔地而起,直贯楼顶,颇为壮观。这座复合结构的建筑,共分四层。第一层为门厅。第二层是献技楼,其上为大观楼,顶层福海楼。第二层只面向院坝,第四层只面向大街,惟第三层贯通前后。这样,屋身虽为四层,但从两面望去,都是三层建筑,可谓别开生面,匠心独运。这就从屋顶组合、楼层处理和结构设计等方面,显示出了西秦会馆特有的建筑风格。其装饰更极力铺陈:斗拱朱地描金,额枋彩绘艳丽,衬枋整雕而成,垂花镂刻细腻,加上整个建筑布满木雕人物,更烘托出一派华贵典雅的气氛。
  穿大丈夫抱厅,登上石级,一座单孔石桥按纵向架于水池上空,参天奎阁便筑在桥面之上。阁高12米,六角攒尖顶,四重檐,内饰藻井。垂脊曲折柔和,檐角高昂挺拔,远远望去,像一顶古代武将的灰盔,所以人们又称参天奎阁为“将军帽”。然而走近一看,则别有一番风貌了:重檐攒尖顶下的第二檐正对左右客廨的两角,被正面第三檐隆起的背脊所截阻,故此应为六角的檐形实只四角。
  这样的处理,使得参天奎阁这一多檐屋顶,从正面看由一重檐攒尖屋顶加两层下檐组成,从侧面看则由一个单檐六角攒尖屋顶加三层下檐组成。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妙。因阁前是抱厅,抱厅接中殿,左右有客廨,建筑群体在这里高度密集:参天奎阁后角柱与中殿内柱仅距16米,致使檐角起翘时刺破中殿前檐,造成两座独立的建筑在空间穿切的有趣现象而又大有拥挤不堪的危险。但设计却巧妙地“化险为夷”:参天奎阁下的石桥,把水池纵切为二,辟出各为20平方米的空间。伫立桥面池畔,仍可举头以望蓝天,俯首以数游鱼,亦可透过客廨圆券门,借景以观花木扶疏。古代匠师们在建筑布局上造诣之深,令人深为叹服。
  中殿紧接参天奎阁,单檐结构,七柱落地,层高6米,面阔25米,进深10米。中无隔墙,宽敞空阔。左右两壁嵌有木碑,记述西秦会馆建造缘起、扩建经过、体制和规模。两道碑文后面,均录有乾隆和道光年间捐赠银两的官员、钱庄、商店、盐号及盐商姓名,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会馆中的单体建筑大胆地摆脱了传统营造法式的束缚,富有想像力和创造性:将形制各异的武圣宫和献技诸楼从基座、屋身到屋顶组合成浑然一体的复合结构,构思卓越,塑造了自己特有的形象,具有突出的个性,体现了地方匠师卓越的创造才能。在建筑群体的布局上,面临建筑群体密集的情况,采取布局富于变幻,造型各不雷同的手法,力求密中见疏,安排错落有致,收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在结合地形方面,自贡西秦会馆也具有较高的水平。会馆地处龙峰山下,沿中轴线地面不断升高,在不同的高度上,将建筑物安排得颇为得体,上接下承,前后呼应,和谐一致。整个建筑群一进高于一进,造成建筑高低起落,节奏明快。屋顶落差为6.6米,到正殿形成高潮。另外,精美的石雕和木雕,形成了西秦会馆的装饰特点。
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老会馆/冯骥才.-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