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第六章 明清时期榆林的边商贸易与市场网络
明清时期,边商包含的范围很广泛。明代,凡去往边塞进行贸易活动的商人统称为边商。清代直至民国,范围延展至与蒙古人进行商品交流的商人。榆林地处陕北,与晋、宁、甘、内蒙古伊克昭盟毗邻,是五省区交界之地,现辖榆林、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吴堡、绥德、子洲、清涧12县(市)。在历史上是农业、畜牧业的过渡地带,全区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经济相对落后。明清时期,榆林因与一部分蒙古族居住地接壤,占有特殊地理优势,蒙汉贸易较为活跃,当地边商起步于明朝中后期,发展于清,清末民初达到鼎盛,边商实力逐渐壮大并打造出北方皮毛贸易一个重要的市场网络。一部榆林边商的发展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蒙汉贸易的规模和榆林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