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关古道诗泪洒
作者: 刘兆英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是韩愈留给秦岭的名句。这位52岁的诗人看起来已经很苍老,又碰上了几乎掉脑袋的倒霉事,心情不好。他来到蓝关,是要去远离京城的潮州赴任,他的侄孙韩湘陪着他,他写下这首诗送给韩湘:
一封朝秦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在诗中所说的“除弊事”,是指他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舍利。唐宪宗好佛,准备把藏在扶风法门寺的佛指舍利迎到宫中敬奉。韩愈时任刑部侍郎,上书反对,致使龙颜大怒,要杀他,多亏一些大臣保劝,才降职(左迁)到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去做刺史。韩愈心想这把老骨头可能要扔在潮州了,因此嘱咐侄孙“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年未四十而发苍苍,而视茫茫,而牙齿动摇”,50出头的韩愈头发可能早已花白,视力更差,牙也快掉光了。这位老先生看着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策马难以前行,想着自己忠心耿耿为朝廷着想,反而被贬,免不了心中酸楚。
蓝关在蓝田境内,又称峣关,自古就是关中的著名军事要塞,也是秦汉以来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后来这条路也称蓝关古道。蓝关古道依山而建,蜿蜒曲折,不少地方都需架设栈道。至今我们仍可看到在岩石上开凿的方洞,这些大大小小的洞眼正是当年栈道留下的遗迹。
在这条路上曾走过无数的人。南来的人走到这里,京城就快到了;南下的人走到这里,已是离京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了。同样是云横秦岭,但每个人的心情却不尽相同。著名的“推敲”诗人贾岛在秋天的雨后看着这条古道,写下了一首画一般的诗:
蓝水秋漱玉,此地涨新澄。
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
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人在旅途,难免会生出许多遐想,甚至会想到一些平常不大去想的人生问题。其实人生就是旅途,“生者如过客,死者如归人”,李白早就把人生比作“过客”。在蓝关古道上行走的人们也有看得深邃而非常洒脱的。
另一位和昌黎先生同命运的人是江州司马白居易。白居易原任左赞善大夫,因上书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但他的兴致很高:
昨夜凤池头,今夜蓝溪口。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
——《宿蓝溪对月》
贬官出京而有如此兴怀可谓不易。“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这两句诗由实入虚,可称妙笔,有夜行经验的人不难体味其妙。
在蓝关古道上,也有爱情的美丽之花绽放。进京考试的秀才崔护,在桃花季节走进蓝桥,看见一位桃花一样的蓝田姑娘,心有所感。但他没有考中。第二年他又来到蓝桥,却没有看到那位姑娘,不禁怅然若失,写下了千古名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崔护的这首诗后来被演绎为戏剧《金琬钗》,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而这首诗也尽人皆知。
如今蓝桥镇依然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站在蓝关古道上,看着高等级公路平直穿过,令人只有赞叹:时代不同了。
出处: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