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
作者: 刘兆英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尹喜善观天象,在这里搭建了一座草楼用来“望气”,此地因称“草楼观”。尹喜任函谷关令时,有一天,他在观看天象时发现有一团紫气从东方而来,料定必有真人驾临。当他在函谷关等待时,果然看到老子骑着青牛缓缓而行。他迎上前拜老子,最后辞官一同来到楼观,执弟子礼问道老聃。这就是“紫气东来”的故事。
老子是东周末年人,本来和西周康王时的尹喜相距数百年,扯不上什么关系。老子风尘仆仆坐着牛车离开函谷关,最后去了哪里?司马迁说“不知所终”,因为他是“隐君子也”。这种说法未必可靠。老子以高龄入秦,绝非为了隐居,极可能是受到秦国的官方邀请而来。被接到楼观“道院”,因为这里正是秦人的“官学”所在地。我们从庄子的话中,也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庄子·养生主》中说: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先不说庄子举出这件事要讲什么大道理,但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以下几件事:
1.老子死在秦国;
2.老子死后有许多人前来吊唁,哭得很伤心;
3.老子有众多弟子为他守灵;
4.老子的朋友秦失也来跟老子告别,只是干号了三声就离开了灵堂,引得老子的弟子很不满意。
这个秦失很值得注意,他是老子的朋友,极可能是老子入秦的牵线人,也可能是秦国的史官。老子入秦是为了给秦国的最上层贵族培养接班人,他的弟子是王室青年,地位很高,所以才敢于质问秦失。通过这些情况,大致可以复原老子入关的故事。秦国通过老子的朋友秦失聘请老子到秦国执掌首席教职,教导王室贵族子弟。秦人在长远问题上是舍得下功夫舍得花金钱的,而老子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智者,年高德劭,刚好又“免而归居”,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和最恰当的时机。秦失来到洛阳拜访老子,“国礼”十分丰厚,老子也一直看好秦国,便欣然答应。于是,老子和秦失一起出函谷关,入关中,来到楼观道院,开始讲经论道的教师生涯。几年后,老聃死,于是有了上面庄子所讲的故事。
秦人从襄公立国到老子入关,走过了200多年的漫漫长路,成长为春秋时的强国之一。秦文化早已不是现在某些学者所想象的那样,带着浓厚的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特征,而是在充分吸收周文化的基础上,更加开放和进取,已经是不输于中原的强国。孔子曾对齐景公这样介绍秦国: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志向远大的秦国迎来了老子入关,把他看作“紫气东来”,无疑是春秋时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更是秦国和秦文化的重大事件,影响极为深远。
老子入关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迎接他的应该是秦惠公。又过了200多年,秦王嬴政成为始皇帝,还特意来到楼观凭吊老子,为老子修建了第一座清庙。
出处: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