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云横秦岭
老子讲经楼观台

  周至原名“盩厔”,意思是山曲水曲。“二曲”概括了楼观山水特点。因为曲产生美,“二曲”是终南山最富变化、最具灵性的地方,历来为人们所看重。周康王时,尹喜善观天象,在山中高处搭建了一座草楼,称“草楼观”。尹喜是甘肃天水人,游历到此,被周康王封为大夫。到周穆王时,又诏命尹喜后人尹轨复居此处,是此地被称为“楼观”的来源。尹喜之后,此地成为周王室网罗天下贤才的“道院”,这些知识分子精英被称为“道士”。这些“道士”大都有专门之学,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方士”,以满足王室的各种需求。这种状况一直延续,秦汉时依然如此。到晋惠帝时,以尹喜旧宅改为的“道院”楼观还被重建扩建。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一书中记载了楼观的这种渊源:
  楼观,在县东三十七里。本周康王大夫尹喜宅也,穆王为招幽逸之人,置为道院。相承至秦汉,皆有道士居之。晋惠帝时重置。其地旧有尹先生楼,因名楼观,武德初改名宗圣观。
  周穆王时的“道院”和“道士”,并非后来的道教宫观和出家道士,而是由政府设立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或教育机构,这些“道士”多是从民间选拔而来的高人。西周时的这个做法一直被后朝延续,是因为这种做法具有象征意义,表示“野无遗贤”,另外也确实具有资政作用。我们把楼观称为道之源,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老子在楼观讲经论道,使大道得以提升到哲学高度,并成为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准绳。老子的这一贡献把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凝练为“道德”两个字并使之成为普世价值观。
出处:

云横秦岭/刘兆英 著.--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