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义”歪嘴崖

  汪锋一行回到自己家乡蓝田东山家中后,与事先从马栏派回为自己路过家乡做准备工作的刘安华、穆文清和外甥祝彦平等取得联系,再与几个月前派回组织武装的穆志杰、周全舟,还有当地地下党穆志远等人进行了接触。

  通过联系和接触,汪锋得知以上人员派回后,都按照自己的指示进行不懈的工作。刘安华、穆文清、祝彦平已经寻找和联络到被国民党打散的当地农民武装首领刘堂印,祝彦平还与东山地区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挖出了埋藏的战器,秘密拉起了武装。

  汪锋从马栏动身前,派祝彦平等回来与地下党负责人穆志远联系,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让穆转告刘堂印,暂时不要武装活动,以免引起敌人注意,遭到“进剿”,以稳定局势;二是让穆志远设法当上副乡长,打入敌人内部,及时掌握敌情。

  汪锋回来之前,穆志远把这两件事都办得十分圆满。汪锋见到穆志远,对穆的工作表示十分满意,一再表扬和鼓励。

  汪锋回家三天后,胡宗南发现了他的行踪,在西安报纸上登出了通缉令,并派出几批侦察小组赶至许家庙。

  敌情严重,局势紧张,中原突围部队前来接应的人员又没有按时到达,令人心急火燎。汪锋的父亲王金茂比儿子还着急,他扮作生猪贩子走街串巷只身进入秦岭,去找刘堂印联系。

  一天,地下党武装活捉了两个侦探。经一番审问,侦探供认省保安司令部正在布置对蓝田东山地区进行“围剿”。得知险情后,汪锋一行连夜登上歪嘴崖。

  歪嘴崖屹立在汪锋家南面一二十里的地方,是一座形似歪嘴老人的大石山头,雄峙在秦岭北玉山之下,地形险要,视野开阔,伫立在歪嘴崖上,向北眺望,关中平原、西安城墙、渭河、灞河等尽收眼底。屯兵歪嘴崖,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歪嘴崖又称三峰山,据当地人传说,远古时代,玉山之神晋升为玉皇大帝,一天腾奔天际登基时,一脚踩歪玉山山顶,留下这块山石遗迹。

  歪嘴崖上有座庙宇,几间庙舍,已经破烂不堪,尚可避雨挡风。庙内住有一位僧人,名叫穆水地,两耳有点聋,当地人称“聋子和尚”。

  汪锋一行上山之前,副乡长穆志远已派丰营寺住持穆三合赶到山上,叫聋子和尚作了精心安排,聋子和尚和穆三合都是汪锋舅父的本家。

  汪锋一行登上歪嘴崖时,夜色茫茫,繁星闪烁,月亮还躲在山后没有露出头来。环顾四野,空旷苍茫,汪锋北望延安,心潮澎湃,赋诗一首《避敌》:

  夜中急报敌穿山,跃上山峰歪嘴巅。

  遥望西安灯火暗,仰视北斗碧空寒。

  今朝策马过秦岭,明日挥戈战汉川。

  自古英雄多狭路,不除贼寇不归还。

  回到家乡,登上歪嘴崖的汪锋,人地两熟,又有明暗力量支持配合,群众通风报信,如鱼得水,似猛虎添翼。歪嘴崖又居高临下,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边山下是通往商洛到鄂北的西荆公路,两边山脚下的穆家堰是蓝田东川较大的村庄,地下党一直很活跃,群众基础好,是坚守流峪口的要地。坐落在蕃山、姜山峪口的山王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要地。山王村有农民武装首领刘堂印、刘堂智和地下党员秦生文。青峪口有地下党员穆继曾、穆春发坚持开展活动。向北车贺村有游击队员贺有章控制着,既可保证出入山区的交通畅通,又可以许庙镇为中心,沿山形成一个大半圆形的安全防线。为了防范,穆志远还送来三支步枪和一箱子弹。

  歪嘴崖庙里的和尚穆水地,虽然外人称他“聋子”,其实只是有点耳背,并不聋。他除了安排汪锋一行的生活,下山购买生活必需品外,还担当着山上山下的联络工作。穆家堰村的穆俊杰,冯家湾村的冯生俊也给游击队筹款筹粮。登上歪嘴崖,汪锋对大家说:“中国革命的特点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离开枪杆子是不行的。我们有了人,再搞一些武装,枪杆子握在我们手里,不得已时就和敌人干,必要时还可以打游击,扩大我们的影响,中原部队就会知道我们的位置,以便联系。”按照汪锋的这个意见,一行人同当地地下党一起发动群众,组织武装。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建立起60多人、40余支枪的游击队,由刘堂印担任队长,地下党员秦生文为游击队秘书,共产党员祝彦虎、李福林进入游击队,成立了党支部,发展了党员,名为蓝田游击队(亦称东川游击队)。按照汪锋的部署,刘堂印、李福林主要活动在青峪、姜山、高尖一带,发动群众,壮大力量,随时打击来犯之敌。

  果然不出所料,时不多日,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司令部,派蓝田保警大队长李蔚兰率部驻防许家庙,伺机对歪嘴崖实施“清剿”。

  李蔚兰抵达许家庙的当天下午,和李蔚兰早已相识的穆志远,按照汪锋的安排,以副乡长的公开身份,带着大烟、糕点前去“看望”、“慰问”。

  穆志远一到李蔚兰处,便以笑脸明知故问:“李兄这次驻防许家庙不知为了啥事?”

  “志远,不瞒你说,汪锋从陕北潜回蓝田,跑到歪嘴崖上插旗造反,省上三天两头地催我们限期把汪锋一伙捉拿归案,以防后患,这可是大事啊!”

  穆志远接过李蔚兰的话题,故意疑惑地说:“这几天,我也听到一点儿风声,可能是谣传而已吧!”

  “不可能,省上派人多次侦察,汪锋确实回到蓝田,上了歪嘴崖,你是一乡之长,难道不相信省上的情报?”李蔚兰责问着穆志远。

  “李兄,你我都是土生土长的蓝田人,这小小许家庙地区,哪个坡,哪条沟,有多高、多深,你我闭着眼都能说上来。那小小的歪嘴崖,离县城这么近,靠近西荆公路,附近的穆家堰村每天还有不少人在山前割草打柴,岂是藏龙卧虎之地?再说,汪锋也算是共产党的一个大人物,他再傻,也不可能在歪嘴崖这个小山头上插旗造反,说不定是虚晃一枪,早都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等你带人马上去,还不是正月十五贴门神,迟了半个月。”

  穆志远说着,李蔚兰不住地点头。穆志远话音一落,李蔚兰接着说:“穆老弟,‘剿共’的苦头,为兄当年在江西是尝够了。为兄这次移防许家庙,也不过是打草惊蛇而已。”穆志远翘起两个大拇指,向李蔚兰说:“还是李兄高见,小弟就此告辞。”可是,当穆志远离开时,李蔚兰却说:“你这次可要好好地配合保警大队,活捉汪锋,效忠党国。”穆志远随口而说:“那一定照办。”

  不管李蔚兰此话是不是真心,穆志远转身来到许庙街刘子荣店铺,给汪锋写好一封“万分火急”的密信,派穆述善连夜送上歪嘴崖。正在庙内开会的汪锋,看罢信,通报与会人员,会场上立刻冒出了火药味。有的说:“在没有与中原部队会合以前,最好不和群众见面,以免引起敌人注意。”汪锋却不以为然,解释道:“敌人侦察我们的行踪已经多时了,开始下手了。我们也只能依靠当地党的组织,农民武装和人民群众,开展斗争,才能站住脚。”经过一番研究,决定主动开展斗争,在斗争中求生存。根据穆志远信中提供的地方,时刻准备转移到靠近霸龙庙的倒沟峪芦家岭。此时此刻,汪锋感到斗争的严峻程度,愤然在庙内墙壁题写《三峰聚义》诗作一首:

  深夜急奔歪嘴崖,黎明俯首望秦川。

  豺狼当道逞牙爪,涂炭生灵丧胆肝。

  壮士有生斯有责,恶魔不斩誓不还。

  东风卷起燎原火,他日挥鞭取长安。

  随后,汪锋一行下了歪嘴崖,立即转移到秦岭深处的芦家岭,等敌人进剿时,已是人走庙空。8月30日,敌侦探小组密报陕西省保安司令部:“王均治由陕北潜回,窜往山内。”

  汪锋一行,登上歪嘴崖和芦家岭期间,影响和联络了两股地方农民武装投身革命队伍。一股是以刘堂印、刘堂智为首的蓝田县山王村农民武装,另一股是杨天智为首的灞龙庙农民武装。

  刘堂印、刘堂智兄弟俩,原是被国民党蓝田当局抓壮丁而逼迫上山为“匪”的,活动在蓝田、商县、洛南、渭南、临潼等边界地区。中原部队来到陕南,特别是汪锋回到蓝田之后,刘氏兄弟感到有了出头之日,一手逼迫刘氏兄弟上山为“匪”的山王村保长却被吓跑了。刘氏兄弟得此消息,刘堂印马上找到孩提之交的石匠秦培坤(秦与刘的姐夫为表兄弟)。秦家住山王村最西边,背靠密林高坡,前为丈许高的石硷,南是地下党员秦生文的家,北是打麦场连着庄稼地,不远处有时任许庙镇乡长、特务王希文的家。无论是进行秘密联络,还是暗中监视王希文的行踪,都十分有利。刘堂印、刘堂智兄弟俩知道秦培坤向来为人耿直,同情革命,在村中有威信,与汪锋家还有点远房亲戚关系。一天深夜,刘氏兄弟从秦培坤家屋后密林高坡下来,敲后窗叫开秦培坤家门,直言不讳地给秦培坤说:“羊娃(汪锋)从陕北回来了,去商洛找李先念,羊娃叫你想办法活动个保长干一干,也好为乡党们办点好事,为李先念部队支应差事。我们进村也方便些。”秦培坤略思之后,答应试试看。不久,秦培坤如愿当上了保长,为游击队武装筹粮筹款,通报敌情。刘氏兄弟的武装也在一天天扩大,汪锋组织的蓝田游击队与中共商洛支队会合,编为中国蓝洛支队第三大队,刘堂印任大队长,主要活动于许庙镇、厚子镇、青岗坪一带。

  杨天智这股农民武装说起来有点历史。杨是灞龙庙青岗坪南古庄人,家境贫寒,读过“四书”,写得一手毛笔字,他从小打拳习武,有一身硬功夫,后来结识了灞龙庙李林荣民团里的“宋先生”。李林荣是刘志丹在红二团南下失败与汪锋、王世泰突围失散后,在灞龙庙结识的好朋友,而宋先生则是和刘志丹、唐澍、许权中当年一起在渭华起义中并肩战斗的战友。“宋先生”原名薛增平,共产党员,渭华起义失败后率一部来到灞龙庙,改名隐姓藏身李林荣处,在李家当私塾先生,杨天智也从“宋先生”那儿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1935年,17岁的杨天智便投身到李林荣民团。

  李林荣对杨天智这位身有武艺的小秀才格外器重,资送杨去西安参加联保队副队长兼副乡长训练班。杨天智掌握了枪杆子,在秦岭深处小小的灞龙庙地盘也有了些名气。但是受过“宋先生”影响的杨天智却没有和一般的地头蛇、山大王为伍,不干那些伤天害理、欺压百姓的蠢事情。他对那些不顾前方将士浴血抗战,却在后方胡摊乱派,欺压敲诈穷苦老百姓的国民党各级地方官员恨之入骨。194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天,杨天智率领灞龙庙及其附近500余人的农民大军,高举大刀、长矛、锄头、棍棒,像决堤的怒涛,像点燃干柴的烈火,冲进灞龙庙乡公所,赶走了乡长张德山,取得了抗粮、抗款、抗丁斗争的胜利,震惊了蓝田当局,也吓坏了那些向来刮地皮的大小官吏。国民党蓝田当局派出的几任乡长,竟然没有一个敢来到任,杨天智成了灞龙庙乡的“乡王”了,他的武装名义上也成了灞龙庙乡的联保队或保警队。

  斗争胜利了,麻烦也就接踵而来了。特别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省、县当局也不断地给杨天智施加更大的压力,搜捕、清剿、威胁、恐吓手段一袭而来。正在杨天智面临巨大压力,惴惴不安,莫衷一是的时候,1946年4月,他收到汪锋从马栏派回商洛的巩德芳一封密信。从此,杨天智便和巩德芳成了好朋友。

  5月的一天上午,杨天智带领武装联保队在尚村巡逻,途中被由商洛开来的一股武装“缴了械”,这是杨天智和巩德芳联络后上演的一招“擒放计”。6月下旬,汪锋从马栏派刘安华回蓝田,向杨天智讲述了国内外形势,要杨天智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购置枪支弹药,扩大武装。汪锋登上歪嘴崖、芦家岭后,杨天智在灞龙庙公开拉出武装,愿意在汪锋的领导下成为革命武装,接受了蓝洛游击队的领导,为蓝洛地区革命新政权的建立奔走呼号,为中原部队筹粮筹款。随后,杨天智被任命为豫鄂陕边区蓝洛县青岗区区长。

  在歪嘴崖时,汪锋曾派游击队员刘旺印前去商县麻街找李世华,设法寻找李先念和巩德芳。通过李世华,汪锋终于和李先念、巩德芳取得了联系。一天,巩德芳派刘兆英带人将李先念由北宽坪楼房沟垴护送过丹江到寺坪,临别时李先念夸奖刘兆英说:“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对此我表示感谢。我没有别的东西送你,送两挺机枪,另外再给你一个任务,阴历八月十二日(9月7日),你带人赶到蓝田灞龙庙有个叫万军回的地方,接汪锋同志,到了那里,你朝天打上几枪就可见人。”李先念寥寥数语,将任务、时间、地点、联络方式讲得一清二楚,刘兆英复诵一遍,李先念十分满意。

  万军回地处莽莽秦岭深处,灞河源头,离芦家岭不算太远。万军回这个地名,听起来也很有点儿历史来头,传说为当年刘邦进兵咸阳与秦军迂回作战的地方,故名万军回。这个历史传说到底真实与否,那是历史学家们的事情。万军回附近零零星星散落着几户民房。农历八月十二日,刘兆英带武装分队按时赶到这里,正好为当日中午时分。刘兆英和武装分队停住脚步,架起机枪,朝天连发几枪!枪声过后,突然从树林草丛中跃出七八个身着国民党军装的人来。武装分队队员惊喊:“刘队长,国民党军队。”刘兆英沉住气,仔细一观察,那位军官正是汪锋。他激动地大声喊道:“汪书记。”汪锋也看清了刘兆英,大喊一声:“刘兆英。”随着几声大喊,汪锋一行和刘兆英分队会合了。刘兆英在马栏时,曾担任过汪锋的警卫员,此时此地与老首长重逢,刘兆英当然是高兴得不得了。

  他们刚要离开此地,忽然从一户民房中走出一个贼头鼠脑的人,东张西望,看清面前的人后,不觉一惊:“怎么审问过我的共产党关中分区保安处长汪锋到了这里?”此人正在怀疑纳闷之时,汪锋也一眼瞧见这个曾在马栏被关押的特务。汪锋立即下令将这个特务活捉了。经途中审问,原来这家伙恶习未改,坚持与人民为敌,受领任务后,来到此地,对中共地下交通线进行监视盯梢,他万万没有想到,又落在汪锋手中。过了秦岭,武装分队结束了这个作恶多端的特务性命。

  刘兆英接到汪锋一行,便护送赶往丹江南岸的寺坪,去会见李先念。路过洛南县桃坪,与战斗在蓝洛地区的二十二支队会合,汪锋将王智德、尹省三留下来,参加开辟蓝洛地区的工作,组建蓝洛办事处,也为以后护送李先念经过这里回延安做准备工作。

  汪锋安顿好王、尹二人,随刘兆英日夜赶路。两天多时间经桃坪、两岔河、腰市,从条子沟过丹江,这里上下均驻有胡宗南中央军。丹江水流急速,浪涛拍岸,刘兆英从武装分队中挑选了十几个水性好的队员架着汪锋及其一行过了丹江,当天晚上到达刘家原。这里地势高耸,眼界开阔,是刘兆英的家乡。刘兆英安排汪锋住进中共地下交通员吕兰家中,这天正是中秋节,吕家洋溢着一片团圆快乐的气氛。

  汪锋一行在吕家仅住了短暂的一宿,几十年过后,汪锋仍然一直惦着这个家。1983年12月中旬的一天,汪锋来到商洛,专程去看望昔日的房东老大娘。可惜的是五年前,老大娘已去世了,她的儿子刘书印捧出母亲的遗像,汪锋端详着遗像说:“就是这位老人。”

  吕兰老大娘,是一位革命的老妈妈,商洛革命处于低潮时,她只身翻山越岭,从穷乡僻壤的商洛山区,来到西安,以卖豆芽为掩护,担任地下党的交通联络工作。革命形势好转,她又回到商洛,她家也成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交通联络站。

  刘兆英把汪锋护送到青岗坪,巩德芳已在那里等候几天了。汪锋和巩德芳重逢后,一起翻过流岭,到达商县封地西沟(现属丹凤县),住进村民李明章家中。热情好客的李家这天正好给孙子过“十天”,汪、巩的大名是早已在李家如雷贯耳,盼都盼不来啊,这天自然成了李家的尊贵客人。李明章一个劲地给汪、巩斟酒添茶,口里不停地说着:“孙子好福气,喜事遇贵客。”

  汪、巩也给李家孙儿赠送了小礼品。

  当日,巩德芳派交通员李忙前往中原军区司令部所在地白桑园,给李先念报告汪锋已到的消息,李先念立即前来与汪锋会见。

出处:

秦岭之子:汪锋革命传奇/许发宏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