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不熄

  汪锋独当一面地领导陕南党组织重建工作的同时,并先后以陕南特委负责人和特委军委书记的身份,领导陕南游击队重建工作,继续点燃燎原星火。马儿岩事变前,中共陕南特委领导的革命武装除红二十九军外,还有红四方面军帮助成立的陕南第一游击大队和红二十九军第二游击大队。陕南第一游击大队早在马儿岩事变前遭反动民团的重创失败了,红二十九军第二游击大队于马儿岩事变中,在强敌“清剿”下,化整为零,转移隐蔽起来,基本解体。马儿岩事变之后不久,陕南特委和陕南特委军委分别建立了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和红二十九军洋县第十游击大队,洋县第十游击大队后来又并入第三游击大队。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还组建了十多个赤卫大队。

  9月,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又改编为红二十九军独立第三团,以此恢复红二十九军建制,约300余人,100多支枪,活动的中心区域为城固、褒城、洋县的莫子河、天台山一带,处于汉江以北的山区,汪锋把这支武装称为“北山游击队”。

  12月5日,汪锋领导建立起来的中共勉县黄沙区委,组织人员打死了横行乡里、压榨百姓的国民党黄沙区区长薛金玉,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暗自高兴,情绪高涨。汪锋即派共青团陕南特委委员王卓玉前去指导和协助黄沙区委筹建红军游击大队,又联系张汉民团长支援了一批枪支弹药,12月下旬,黄沙区委以十几名地下党员、抗捐暗杀队队员为骨干,又动员组织了一批学生,吸收了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战斗中失散的队员,组建起五六十人的红二十九军第四游击队,准备正式成立红二十九军第四游击大队。这时,黄沙区委向汪锋报告,杨虎城部驻汉中第三十八军中的一个姓魏的反动分子,身带短枪,隐蔽在游击队员中,威胁一些游击队员拥护他当队长,企图把这批队员和武器拉出去,占山为王。

  汪锋一听,事关重大,就从警卫团叫上雷展如、史唯然,一起赶往黄沙镇住地附近警卫团机枪连,经一番了解,此人叫魏占之。汪锋感到此人危险性很大,必须尽快除掉这个隐患,立即决定:把游击队员集中到黄沙镇玉皇大庙开会,自己在台上作报告,由雷展如、史唯然见机行动,抓捕魏占之。傍晚开会时,汪锋在台上报告结束了,却不见雷、史二人行动,汪锋只好借口小解来到庙外,雷、史跟着出来。汪锋一问,原来是庙内光线太暗,史唯然是个高度近视,看不清人,不好下手。汪锋这才说,等一会儿进庙我先动手,你俩紧跟。汪锋返回庙内,走近魏占之,上前猛一下紧紧抱住魏占之,雷展如眼疾手快,夺下魏的枪,史唯然迅速上前和雷展如将魏捆缚。汪锋当场宣布了魏占之的罪状,以破坏红军游击队的罪名,将魏占之拉到河边处决。警卫团手枪连掩埋魏的尸体时,从魏的身上搜出大量银票。

  除掉魏占之,汪锋代表中共陕南特委、陕南特委军委宣布红二十九军第四游击大队正式成立,并授队旗,任命王卓玉为大队长、傅剑寒为大队政委,卢黄轸、王维之分任大队副政委和经济委员。红二十九军第四游击大队成立之后,在陕南特委军委的领导下,在汉江以南山区进行军政训练,宣传红军,配合抗捐斗争。汪锋把这支活动在汉江以南山区的游击队称为“南山游击队”。

  1934年1月初,汪锋和刘顺元、张德生、吴鸿宾、傅剑寒、雷展如、史唯然等一起来到黄沙区委,在王卓玉家中召开陕南特委、陕南特委军委联席会议,汪锋首先把刚刚来到的刘顺元介绍给与会同志,然后一起分析讨论北山游击队在城固县大木场作战受挫后的武装斗争形势。会议决定把部分突围出来的独立第三团指战员接到黄沙区进行休整,准备和南山游击队进行合并整编。会上,汪锋提议由黄沙区委书记卢黄轸去寻找北山游击队负责人杨维三,传达会议决定。会后,卢黄轸带区委委员邱启恒来到褒城县杜家湾找到杨维三和杨国光,连夜将北山游击队余部接到勉县游家湾,安排在卢黄轸内弟吕相周家中休息。

  1月8日,北山游击队余部和南山游击队会集到勉县元庄村,进行合并整编,整编后复称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整编时,汪锋派傅剑寒代表中共陕南特委、特委军委主持了整编会议,宣布了任命事项,任命杨维三为大队长,傅剑寒为政委,杨国光为副大队长,王卓玉为政治部主任,卢黄轸为宣传队长。大队下编三个中队,分别由徐济汉、邱启恒、郭林露担任一、二、三中队中队长。全大队120余名队员。

  整编后的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按照陕南特委、特委军委的指示,稍事整训后,前往南山大河坝、元坝一带,配合红四方面军,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的斗争。第三游击大队只要顺利通过张汉民警卫团防地,就可到达目的地,从这里的天池观一翻山,就是红四方面军驻地。

  1月11日拂晓,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出发,途中需经勉县元墩子、阜川,这里驻有王化治、魏占海两个反动民团。特别是王化治,凭借人多势强,多年占山为王,横行乡里,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民众恨之入骨。汪锋事先就有交代:此地离张汉民警卫团防地不远,通过时,只要注意加强警戒,民团一般不敢出动。但是,使汪锋万万没有料到的是,第三游击大队几位领导人却头脑发热,节外生枝,自作主张,要袭击两个民团,为民众报仇雪恨,夺取民团枪支,补充游击队武器装备。第三游击大队行至元墩子、阜川附近,兵分两路行动,突然包围了民团驻地,却发现包围圈内空无一人,自己却陷入民团的包围之中。这是由于游击队内部成分不纯,事先派去进行侦察的一个游击队员与王化治有亲戚之谊,投敌叛变,通风报信,民团提早做了防备,进行了部署。遭到伏击,游击大队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双方展开激烈战斗。此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山间云遮雾罩,两个民团凭借熟悉的地形和充分的准备,越打越猛,游击大队行动不便,难以隐蔽,处境越来越险恶,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战斗,一部分游击队员突围了出去,一部分被俘,大队长杨维三、政委傅剑寒、政治部主任王卓玉、宣传大队长卢黄轸,有的壮烈牺牲,有的被俘,几十名队员被杀害,刚刚组建起来的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令汪锋十分惋惜。

  突围出来的副大队长杨国光等人,星夜赶往汉中,向陕南特委、特委军委作了汇报。汪锋连夜代表特委、特委军委要求张汉民警卫团党组织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解救被俘人员。张汉民团长以“驰援民团剿共”为名,指派第二营营长孙立功,率部星夜赶赴战斗发生地带实施救援。第二天,孙立功率队到达后,命令王化治、魏占海交出被俘人员,当晚带回警卫团团部。第二天,阎揆要将解救情况向汪锋作了汇报。这批被俘游击队员陆续被释放,有的改名易姓,编入警卫团。

  事后的一天晚上,张汉民把一个被俘队员叫到跟前,低声问道:“你是不是叫王纯?”队员回答说:“是。”张汉民说:“现在三十八军军部要你,我回报说今天已经把你活埋了。你现在马上就走,不要说是我把你放了的。”王纯当晚临走时,张汉民送他一件棉袄,叫副官送他出岗哨。王纯释放后,去汉中城向汪锋作了汇报,汪锋又叫王纯回警卫团找雷展如,设法留在警卫团。王纯秘密返回警卫团团部,由雷展如送他到警卫团驻勉县菜园子七连去当兵,从事兵运工作,改名王奎。王纯正是第三游击大队大队长杨维三。

  为了惩治王化治,替牺牲的烈士报仇,替老百姓申冤,汪锋代表陕南特委、特委军委和张汉民、阎揆要等一起商量决定,立即除掉王化治,并拟订了周密的计划。一天,张汉民以警卫团几名逃兵被元墩子民团收留为由,派史唯然带几个战士前去向王化治要人,并答应给王以丰厚的奖赏。但是王化治却矢口否认,且态度蛮横。张汉民便邀请国民党勉县县长宁静运,一同前往阜川魏占海民团驻地宝灵寺,以召见民团首领安排联防为由,利用王、魏两个民团的利害冲突将王化治逮捕,在审讯中,史唯然又故意给王化治安排了逃走之机,结果被魏占海暗中布置的警戒当场击毙,以毒攻毒,除掉了王化治,当地民众无不高兴。

  元墩子战斗,虽然是一次错误的行动,损失不小,但是却展现了红二十九军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陕南地区领导的武装斗争如星星之火,仍然没有被扑灭,人民没有被吓倒。红军游击队员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继续在传承和发扬。这次仅四五个小时的小规模战斗,竟然惊动了国民党南京最高当局,蒋介石荒唐地电令杨虎城嘉奖元墩子“剿共”有功部队,这一电令见诸报端之后,反而扩大了红军游击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除掉王化治,汪锋派特委巡视员陈子敬负责宁强、勉县两地的武装斗争,首先去勉县黄沙镇,整顿健全黄沙区委,做好元墩子战斗后的善后工作。2月中旬,陈子敬前去勉县菜园子,与中共勉县县委书记殷锐取得联系,然后前往黄沙区委。陈子敬代表陕南特委和汪锋主持召开了区委会议,推举戴宗贤接任卢黄轸牺牲后的黄沙区委书记,区委班子健全后,区委在玉皇庙召集全体党员会议,传达特委、特委军委的指示,总结元墩子战斗失败的教训,分析讨论勉县的革命斗争形势和任务,追悼牺牲的烈士,会后慰问、安抚了烈士家属和突围出来隐蔽在黄沙地区的几十名游击队员。与此同时,以黄沙区部分党员为骨干和收拢部分隐蔽的游击队员为基础,组建起一支新的游击队,重新站起来进行斗争,这支游击队叫宁勉游击队。由刘任英担任队长,陈子敬担任指导员。这支游击队在陕南特委、特委军委的领导下,配合当地农民开展抗粮抗捐斗争,先打杀了国民党黄沙区区长李西林,继而截杀了国民党勉县新街马镇捐牙子(收税差人)和勉县菜园子、褒县县衙催款人,鼓舞了当地农民的抗捐斗争热情。

  4月中旬,汪锋和张汉民商定,由警卫团出面,收集元墩子战斗失散在勉县、宁强县的游击队员和进步青年108人,并联络了杨虎城部三十八军驻勉县黎平防区的连长黎光昌,在马超庙创建了勉县垦荒游击队。这支游击队建立后,汪锋指示由警卫团党组织直接领导,进行军政训练,每个队员配备一支枪、一把锄头,在黎平以垦荒、开矿为名,保存革命力量,开辟游击区,打通川陕交通线,配合红四方面军创建陕南苏区。游击队在黎平开办有商店,一方面便利群众购买日常用品,另一方面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和与群众联系的桥梁,还为游击队提供活动经费。后来警卫团移防时,黎平垦荒游击队编为警卫团新兵连。

  5月下旬,在陕南特委的领导下,由勉县县委在大河坝建立了一个支部。到了8月,汪锋即派共产党员王子模、杜启安到大河坝一带指导检查工作,协助大河坝支部在换帖兄弟的基础上组建起大河坝游击队。陕南武装斗争如星火闪烁,此起彼伏,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出处:

秦岭之子:汪锋革命传奇/许发宏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