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锋回到西安前夕,陕西地下党遭到一次大破坏,以致三年多时间,省委没有真正恢复起来。这次大破坏,是由于省委书记袁岳栋和省委常委、红二十六军政委杜衡被捕叛变而造成的。
7月28日,袁岳栋、杜衡、贾拓夫及高岗四人,来到西安市东大街骡马市街福盛楼饭馆,以聚餐作掩护,研究杨虎城部王泰吉率骑兵团耀县起义失败后的有关问题。饭间,被叛徒发现,国民党特务尾随而来,贾拓夫、高岗寻机逃脱,袁岳栋、杜衡当场被捕。袁、杜二人被捕后即叛变投敌,全部供出了陕西地下党的组织状况,供出了省委及其下属组织领导人姓名和活动地点,供出了红二十六军和王泰吉起义等有关重大党内机密。接着,袁、杜二人带领国民党军警、特务,四处寻找并当场指认抓捕革命同志,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积极分子相继被捕入狱,陕西关中、甘肃陇东等地地下党、团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突如其来的腥风血雨一时笼罩在陕甘地区。
袁、杜二人被捕以后,脱险的高岗去了照金,贾拓夫得知汪锋回到西安,住进东大街振华旅馆,当即指令中共西安市委负责组织工作的薛和昉,立即通知汪锋迅速转移。汪锋即刻从振华旅馆搬到阎揆要家中,同妻子和刚刚出生两个半月的儿子小广仁住在阎家。特务前来阎家搜查,遭阎妻训斥,不得入门,汪锋才免遭劫难。
省委破坏后,抗日义勇军政治部主任刘映胜立即由渭北返回西安,同李冲霄、张鼎安、雷振东等一起着手组建中共陕西临时省委。
一天,贾拓夫又通过薛和昉通知汪锋,前往西安东木头市印花布园胡同一个秘密地点去约见。贾拓夫告诉汪锋,自己要去上海中央局汇报工作,马上离开西安,要汪锋多加小心提防,注意疗伤。汪锋则说:“叛徒认识我,在西安不方便,我想去陕南找张汉民团长,抓好警卫团党的工作。”贾拓夫表态说:“要去陕南,最好去找刘映胜和李冲霄、张鼎安他们商量决定。”汪锋找到刘映胜,表示了要去陕南的愿望。刘表示同意,还告诉汪锋:“袁、杜叛变了,和陕南的线也断了,陕南特委可能还存在,你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去陕南进行巡视,找到杨珊,你们一起抓好陕南汉中和安康两地的工作,重点做好军队内部党的工作。”①
汉中和安康,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秦巴山地,辖区23个县市,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与川、鄂、甘三省毗邻,长江的两大支流汉江、嘉陵江流经其境。战国时期,汉中、安康连同湖北的上庸、房陵等地,同属楚国一郡,名为汉中郡,治所在今安康城北。秦灭楚后,仍沿袭汉中郡名称。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汉中郡治所迁至今汉中市。安康原名安阳,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以安宁太康之意,改名安康,属魏兴郡,治所在今汉阴县城。明为兴安州,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名兴安府,并于城郭设安康县。辛亥革命时,撤兴安府,保留安康县。及至全国解放以后设安康地区,今为安康市。
汉中、安康两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特别是汉中盆地更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早于四川称“天府之国”。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奠基了汉家数百年伟业,成为汉文化的发祥地,留下了刘邦古汉台、张骞墓、蔡伦龙亭侯封地、萧何山河堰、张良庙、韩信拜将坛、褒斜古栈道等丰富的汉文化历史遗迹。从这里演绎出来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北出五丈原、制造木牛流马、空城计抚琴吓退司马懿等历史故事,流传了近两千年,至今不衰。
汉中、安康两地,早在1920年前后就有一批在西安、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求学、办报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五卅运动前后,他们中的一些人相继加入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们回乡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员,建立组织。1927年10月,中共陕西省委成立了中共陕南特委,开始统一领导两地区党的工作。
8月15日左右,贾拓夫离开西安,去了上海临时中央局。不几天,汪锋也离开妻儿,前往汉中,寻找中共陕南特委。
8月中旬的陕西,虽然是立秋之后,火辣辣的太阳仍然当空高照,伏暑难消,秋庄稼在烈日的暴晒下无精打采,低头弯腰,秋蝉的鸣叫声,使燥热天气下的人们愈发感到烦躁不安。汪锋拖着一条没有痊愈的病腿,同张汉民警卫团来西安接兵的十几个军官一路同行,跋涉400余公里的秦岭古道,8月底到达汉中,落脚在驻防勉县武侯祠的警卫团团部,见到团长张汉民和警卫团中共组织的几位同志。一打听,才知道陕南特委书记杨珊早在端阳节过后不久,前往川北红四方面军总部和中共川陕省委,一直没有音信。事后多年才知,张国焘曾亲自出面接见了杨珊,却得不到张国焘的信任,随后便杀害了杨珊。接着,共青团陕南特委书记李楷也去川北,至今下落不明。杨珊走后,由特委组织部长杨佑章代理陕南特委书记一职,陕南特委其他成员已经分散隐蔽,基层党组织除少数外,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在警卫团,汪锋还听到一个令他十分伤心的消息,就是红二十九军的惨痛失败,以及给陕南革命造成的重大损失。
早在1931年七八月间,时在中共陕西省委军委工作的汪锋,同共青团西安市委书记陈浅伦等一起,商谈过在陕南组建红军游击队,开展川陕边游击斗争的问题。陈浅伦是汉中西乡县人,对这一问题十分感兴趣,并立刻表达了回陕南家乡完成这一使命的愿望。直到1932年1月,陈浅伦才被省委和省委军委派回陕南视察工作。3月,陈浅伦领导汉中学生运动时被捕入狱。8月,出狱后的陈浅伦担任中共陕南特委书记,领导川陕边游击斗争。这时,中共临时中央已经下达了在陕北组建红二十六军、在陕南组建红二十九军的任务,陕西省委把组建红二十九军的任务交给了陕南特委,由陈浅伦具体负责组建工作。时任陕西省委军委书记的汪锋与陈浅伦多有联系,传达省委、省委军委指示精神。12月中旬,汪锋去渭北三原中心县委任职,杜润滋接任省委军委书记,陈浅伦前往西乡县筹组红二十九军,创建川陕边苏区。省委还派特派孟芳洲、杨珊去陕南,改组了陕南特委,由孟芳洲任特委书记,杨珊任特委常委。
1933年初,省委派李艮前往陕南,参与领导创建红二十九军工作。2月13日,陈浅伦和李艮在西乡县私渡河主持召开军政大会,正式宣告陕南红军游击支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陈浅伦任军长,李艮任政委,孟芳洲为军事指挥部负责人,程德章任政治部主任,杨珊接任陕南特委书记。随后,省委军委书记杜润滋,以巡视员身份也被派往红二十九军,加强领导工作。
从3月31日起,陕南特委、红二十九军和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成员,在红二十九军军部驻地西乡县马儿岩召开军政联席会议,4月1日晚,原陕南红军游击支队改编的神团团首张正万暗中叛变投敌,趁红二十九军主力外出剿匪、警备空虚之机,带领叛匪冲进驻马儿岩军部,致使出席会议的红二十九军和陕南特委领导人陈浅伦、李艮、孟芳洲、杜润滋、程德章等先后落入敌手,惨遭屠杀。这次反革命叛乱事件,史称“马儿岩事变”。事变后,汉中地区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汉中国民党当局大肆“反共”、“铲共”、“清共”,共有8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红军战士、苏维埃干部和群众被敌杀害,陕南红军发展和苏维埃运动遭受“灭顶”之灾,留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伤痛长期挥之不去,革命形势陷入低潮。
听了警卫团同志有关马儿岩事变真相的诉说,汪锋对陕南革命事业遭受如此重大损失,对与之相处多时的革命同志的不幸牺牲,无比痛心,悲痛欲绝,对于红二团南下失败时,在张家坪突围负伤转移期间,曾一度想去陕南找红二十九军的想法感到十分幼稚和可笑。
正在这时,汪锋从一家报纸上看到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刘映胜、李冲霄、张鼎安等于8月底刚刚组建起来的中共陕西临时省委,于9月19日在西安市建国路东十道巷开会时,被打入临时省委内的国民党坐探告密,全体委员被捕,临时省委即遭破坏。
临时省委遭到破坏,汪锋和陕南党组织失去了上一级组织的领导,身处逆境的汪锋,只得独当一面地收拾“惨局”,挑起领导陕南汉中、安康两地以及驻军中党组织工作的重担。
汪锋在警卫团落脚了20多天,基本掌握了陕南两地的党组织现状,也感到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他与警卫团党组织取得共识:当务之急,首先是要与现存的陕南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以便恢复基层党组织,让分散、隐蔽起来的党员和人民群众,尽早看到被摧残的革命之树重新焕发出希望的生机。
汪锋在警卫团党组织的掩护下,于9月底走进汉中城,落脚在城内什字街附近一个秘密地点,后又移往城东南角饮马池一个邹姓党员家里,同邹的父母住在一起。后来,汪锋多次转换居住地点,先后在南关党的同情者张效良家、东关圣水寺等党的秘密联络点落脚。在汉中城内,他首先找到了陕南特委代理书记杨佑章,杨告诉了他一个新情况:杨珊是接到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的邀请信去川北的,杨珊走后,没有音信,陕南特委又派特委委员王燮等一部分人员去了红四方面军,至今下落不明。杨佑章还向汪锋介绍了汉中地区的城固、洋县、勉县、西乡、褒城和汉中城内的几个学校以及勉县黄沙镇的基层组织情况。随后,在杨佑章的安排下,各县和几个学校的一些党员,轮流来到汉中城,与汪锋见面相识,汪锋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与这些同志接上关系。汪锋把红二十六军南下失败和袁岳栋、杜衡被捕叛变投敌等一些情况向陕南同志作了介绍。见面之后,汪锋先后前往几个学校和城固、洋县、褒城、黄沙镇等地进行巡视考察,实地了解基层组织状况,看望了党员同志。巡视考察后,汪锋把特委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城固、洋县、褒城、勉县等地,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处在逆境中的汉中地区党组织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恢复,有了新的起色。在驻军警卫团党组织的支持和掩护下,汪锋又先后移住褒城县杜家湾和勉县茶园子,还派共青团陕南特委委员王卓玉协助勉县县委书记殷锐开展工作。11月,汪锋亲自在勉县举办党员培训班,勉县的组织重建工作更是出现了新局面。自1933年10月到12月底,新建了黄沙、郑营、黄龙三个中共区委、九个支部,有党员134人。在恢复重建过程中,陕南同志一致要求汪锋担任陕南特委书记,领导陕南地区的革命斗争。汪锋一再推辞,答应以特委负责人的身份履行特委书记职责,主持陕南特委和特委军委的工作。同时,汪锋主动切断了与中共陕西几届临时省委的联系。
在此期间,陕西及其外省一些因组织破坏而失掉关系的共产党员,前来汉中寻找党组织,汪锋为他们很快恢复了关系,安排了工作。像傅剑寒、吴鸿宾、李仁轩、林志平、白耀亭、方毅民等。
这年冬,从甘肃前来汉中,在陕南特委协助汪锋工作的傅剑寒,向汪锋介绍了一位从甘肃前来汉中的同志,他叫张德生,陕西榆林人,此前担任原陕西省委在兰州组建的中共甘宁青特委组织部长。袁、杜叛变之后,陕西省委遭破坏,8月间甘宁青特委也遭破坏,特委成员遭通缉。张德生在甘肃无法立足,几经辗转,来到汉中,找到原在甘肃一起工作的傅剑寒。曾经参与组建甘宁青特委的汪锋,对张德生的身份当然十分清楚,便为张德生接上了关系,安排张德生任陕南特委组织部长一职,改名张仲房,又名老关。汪锋分工张德生主要负责地方党和学校党的工作,汪锋自己除主持特委全面工作外,主要负责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和指导驻军中的党组织工作。
1933年底,上海中央局派陈子敬陪同特派员刘顺元(化名溥泉)赴陕西巡视党的工作,在西安找不到陕西党组织便前来汉中联系,落脚在汪锋住过的汉中城东关联络点。陈子敬和汪锋是蓝田同乡,早已相处共事,彼此熟悉。经陈子敬介绍,汪锋和张德生分别先后与刘顺元见面,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汪、张确认了刘顺元的身份,带刘顺元同警卫团张汉民、阎揆要、史唯然、雷展如等人也见面相识。刘顺元为陕南特委与上海中央局接通了关系,从此,陕南特委便隶属于中共上海中央局。接通关系之后,1934年1月,特委成员进行了充实调整,由刘顺元担任陕南特委书记,汪锋改任常委兼特委军委书记,张德生任常委兼组织部长,不久又改任宣传部长,由王克明任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吴鸿宾、史唯然任特委委员,陈子敬任巡视员。
汪锋在领导陕南特委的四五个月期间,一边恢复、重建党的组织,一边开展秋收抗捐斗争,利用秋收的机会,发动群众同地主进行斗争。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抗捐暗杀队”,专门对付那些欺压群众的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差官等反动分子,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为人民群众报仇申冤鸣不平。
1959年11月17日和1960年6月1日,刘顺元在两次谈话中,回忆了他初来汉中时的真实印象:“当时陕南正处在红二十九军遭受破坏后,国民党大军云集汉中,对群众压榨更加残酷,群众对国民党恨之入骨。1933年腊月除夕前后,全区杀了26个地主、豪绅、委员、差人。特别是西南区群众很好,大都倾向我们,有小苏区之称。”②
“当时的群众组织和群众基础很好。有的群众三五成群,晚上杀土豪劣绅,有的打红军的招牌,有的打游击队的招牌。杀了土豪劣绅后,有的按以上说的不同名称出传单、标语、罪状。晚上杀了土豪劣绅,白天各回各地各家,等敌人到发生的地区来抓人时,连一个人影也找不到了。”③
刘顺元的回忆谈话,真实反映了领导陕南特委工作的汪锋,独当一面,收拾“惨局”所取得的出色成绩。
①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陕南特委》,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81页。
②③《中共陕南特委》,第289—290页。
秦岭之子:汪锋革命传奇/许发宏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