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是由一系列山峰构成,它是山的海洋,天华山就是这个山之海洋中的一个峻峭山峰,它海拔2396.8米,春夏之际,繁花开满山巅,犹如花簇生于云际,故称“天华山”,又名天花山。今天的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它在秦岭大熊猫保护网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秦岭大熊猫种群中就有一个天华山种群,2001年的全国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这里生活着大熊猫8至12只,金丝猴180至220只,羚牛为150至170只,这些国宝,在天华山保护区建立之后,它们拥有了重要的交流通道,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可以利用这个走廊带,和周边的自然保护区——平河梁、观音山、周至等保护区的种群发生联系,从而拥有了基因交流的可能。
天华山保护区是从一个森工采育企业——宁西林业局的蒲河林场改制而来。人们在这里进行了20多年的木材生产,使该区域的植被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周边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环境质量恶化,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已经呈“孤岛”状分布,而且分布范围非常狭窄,这些因素对秦岭大熊猫种群生存和繁衍构成了直接的威胁。1998年11月,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天华山的森林采伐全面停止,人们转入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全面护林等植被恢复工作中来,林区的人为活动大量减少,林区植被恢复较好,生态环境的好转,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多。
2002年,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成立,总面积为25485公顷。人们在进行本底资源调查时发现,天华山拥有异常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约260种,其中兽类72种,鸟类155种,两栖类13种,爬行类20种;另有昆虫2788种;种子植物1528种,其中药用植物720种,蕨类植物111种;大型真菌155种。天华山盛产草药,其中以当归最为有名,它又被称为“秦当”,清代至民国年间,天华山的秦当远销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声名远扬。
天华山的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91%,保护区内的竹林面积达到5640平方公里,占到总面积的22%以上,它们为大熊猫提供了一个生息繁衍的栖息环境。
在保护区鸡公梁以东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山上部或者沟道上部,还有大量的冰缘地貌遗迹,面积大者数百亩,小者数亩不等,状如石海。石海边缘生长着爬地柏及稀疏的杂草,外围分布有冷杉、落叶松、牛皮桦等树种。这些景象,可以和太白山的冰缘地貌媲美。天华山更为奇美的景观,是山中隐藏的瀑布群。保护区内的麻河和木河随岩跌落,形成大小不同的上百个瀑布,其中最为壮观的是天华山飞瀑,人们也称它为龙潭瀑布,它由三潭三瀑组成,位于萝卜峪大青沟中部、神峡幽谷的尽头,在天华山主峰海拔1250米至1500米处,两个瀑布上下连接,第一个瀑布是一个二级瀑布,位于天华山海拔1500米处,总落差247米,宽3米,最宽处达15米,一级瀑布落差152米,垂直落下,激起千层波浪,瀑布下的深潭约15米;二级瀑布顺一个30度的斜坡泻下,下方没有形成深潭,落差95米,宽3米至15米。第二个瀑布在海拔1250米处,落差20米,宽1.5米至3米,瀑布跌入一个深约5米的椭圆形深潭,瀑布两边,植被茂盛,最高的树木高达20多米。水流清澈见底,如雷的水流声在数里外都能听见。天华山瀑布从百米悬崖上飞身跃下,再流过上龙潭、中龙潭、下龙潭,最后汇入蒲河。
在保护区内海拔2300米的秦岭主脊与鸡公梁的交界地带,还有一个兰花湖,兰花湖畔植被茂盛,金背杜鹃、密枝杜鹃、轮叶丁香、山梅花、瑞香、湖北海棠、蔷薇等20多种开花灌木,它们的花卉在夏初至中秋时节次第开放,吸引来35种蝴蝶栖居繁衍于此。
今天的天华山可谓是劫后余生,人们放下刀斧的时候,才发现天华山的景观是如此的壮丽多姿,藏在深闺人不知的天华山,正在一点点掀开它那神秘的面纱,露出它那迷人的风韵来。
秦岭家园/陈旭,周灵国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