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秦岭家园
黑河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促进大熊猫保护

  厚畛子林场所属的黑河森林公园,在秦岭众多的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中是个特例,它既属于天保工程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又属于西安人的饮用水源——黑河的水源涵养林区,同时又是秦岭厚畛子大熊猫走廊带的组成部分,厚畛子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吸引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关注的眼光,于是黑河幸运地成为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在秦岭建设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进的项目区,多年来,黑河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多个景观资源保护项目,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非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巡护队伍,有效地保护了该区域的野生动物。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黑河,已经实现了用生态旅游促进大熊猫保护的目标。

  黑河森林公园位于周至县境内的黑河源头区,总面积7462公顷,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94%,森林面积达7016.5公顷。在厚畛子一带有原始森林800多公顷,在大蟒河、父子岭、黑河主河道之间有原始森林约1600公顷,均以油松、栎类、椴树、白桦等为主。黑河公园内有三株古树名木——玉兰树、铁甲树、梨仙树,它们的树龄都在800年以上。位于八斗河的玉兰树,粗壮挺拔的树干,三人不能合抱,它的枝桠伸展开来,绿荫覆盖面积在2亩左右,它堪称秦岭山中的“玉兰王”。阳春三月,光秃的枝桠上万朵白花怒放,远望如白云栖于树上,壮美异常。公园内有野生植物约1700种,其中种子植物971种;有野生动物248种,其中兽类50种、鸟类188种、两栖动物5种、鱼类5种。

  黑河不但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而且有蕴藏丰厚的历史人文遗迹,它处于历史悠久的傥骆古道上,在公园内,人们可以看到姜家坪、桥湾坪、六角子、观音崖四处古道遗迹。傥骆古道是穿越秦岭的古道之一,向来为历史学家所重视,它在军事、地理、交通、考古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著名建筑学家茅以升认为:古栈道和万里长城、大运河堪称中国古代三大奇迹。三国时期,曹魏征伐蜀汉,蜀汉攻打曹魏,都取道傥骆道。东晋五年梁州(今汉中)刺史率兵出骆峪,破后赵攻长安;唐中叶以后,京城长安处于危难时,皇帝也多由这条路南逃汉中入蜀避难。清代傥骆道更成为关中、陕南物资交流的要道;民国37年(1948年),胡宗南部为逃往汉中,于1949年4月修成可行驮骡的便道;上世纪50至60年代,傥骆道依然是周至县通往洋县人力运输的山道之一。直到周至县至城固县的周城公路(今称108国道)修通后,傥骆古道才从千百年的喧嚣声中彻底沉寂下来。

  1998年,厚畛子林场成立了黑河森林公园,公园在起步之初,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因为在广袤的秦岭山中,人们顺应时代大势,一个又一个森林公园正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事情在2002年出现了转机,因为黑河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方面所处的重要位置,它引起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特别关注,这一年,周至县人民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秦岭保护与发展共进项目,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此后四年多的合作过程中,世界自然基金会累计在周至投入500多万元,他们给黑河公园修建了公园大门、熊猫山庄、水苑山庄生态小道、熊猫山庄天谐园等基建项目,完善和加强了黑河公园的生态旅游设施,提升了公园的景点品质和品位,并依托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推广平台,为公园开展了多次旅游营销活动。世界自然基金会给黑河公园带来了国际流行的生态旅游理念,并为周至县境内的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旅游和保护事业指明了道路,他们与公园携手建立了厚畛子大熊猫走廊带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系统,建立了旅游收入反哺自然保护事业的长效机制,从旅游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园内的野生动物巡护监测工作,这种做法已成为实施天保工程过程中,国有林场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进的崭新模式与范例。

  除过为黑河公园建设出力之外,世界自然基金会还支持公园周围社区的经济发展,这包括厚畛子农家乐社区滚动项目、老县城中蜂改良项目、老县城宣教中心建设项目、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精品生态小道建设项目,以及编制《南太白区域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进总体规划》等,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周至南太白山区域成功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提供了可能。

  黑河公园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经济发展,厚畛子“农家乐”作为山区群众的一个新型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山野菜、中药材、干鲜杂果等林副产品销售旺盛;厚畛子镇2000多人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山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他们从过去的“靠山吃山”、“毁林开荒”,转变成今日山林的守护管理者,他们做到了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大减轻了森林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有利地推动了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共进。

  动物保护者的良苦用心终于得到了回报,2006年7月1日,游客们在黑河公园内游玩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大熊猫,人们在成功救助大熊猫的同时,也对黑河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事实证明,黑河森林公园已经成为了大熊猫向北扩展后的栖息地,而且,昔日看来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人们的努力下,已经消融并做到了和谐共进。

  2006年12月,黑河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今天,“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路,旅游发展与保护事业良性互动,进而取得双赢局面,这些已经不再是停留在纸上的口号,它已经在黑河公园甚至更为广阔的秦岭地区变成了现实。

出处:

秦岭家园/陈旭,周灵国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