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秦岭文献>秦岭家园
黄柏塬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孤岛变为大熊猫走廊

  太白县黄柏塬保护区的前身,是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下属的林场,它以多边形状楔入周围保护区之间。1970年黄柏塬林场成立,到1999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停止森林采伐,29年间,人们采伐的森林面积达到了34240公顷,采伐蓄积林木达180万立方米,黄柏塬林区遭到了规模空前的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干扰。

  林场停产后,人们将原来的木材生产转变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上来。昔日的林业采伐工人,开始在满目疮痍的林区艰苦地巡山护林,查处偷猎盗伐。经过几年的公益林建设,黄柏塬的植被开始恢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多年来在以砍伐利用为主的思想指导下,黄柏塬区域已经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林下土壤经过强度破坏后很难恢复过来。过量采伐,使得森林结构失调,当地群众砍柴、挖药、割漆、割竹、放牧、木耳栽培等生产活动,也依然在蚕食着森林资源。原始植被及半原生植被存留很少,绝大部分中低山地已经沦为次生林或灌木林,局部地段已经成为荒山草丛,植被恢复非常缓慢。在黄柏塬的高海拔地区,因为山大沟深,人烟稀少,所以还存留着茂密的森林,林中生长着大片箭竹和巴山木竹林,成为大熊猫理想的栖息地。

  2001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时,人们在黄柏塬发现了大约43只大熊猫,它们生活在一个孤岛中,周围山林的植被,已经在昔日的林业采伐中破坏殆尽。这里的大熊猫,属于秦岭大熊猫六大种群之一的牛尾河种群。

  挽救这个大熊猫居群,为大熊猫建设生态通道,让它们可以和周围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这个工程对于依靠上级补助和天保工程管护资金维持运转的黄柏塬林场来说,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如何对森林动植物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成为黄柏塬林场必须面对的问题。痛定思痛,他们决定彻底改变林场的命运。在陕西省林业厅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推动下,2006年,黄柏塬林场改制成立了黄柏塬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建立后,黄柏塬从一个大熊猫生存的孤岛,一举变成连接老县城、佛坪、长青、太白山、牛尾河五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走廊。它加入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之后,太白、周至、宁陕、佛坪、洋县、城固、留坝七县境内的大熊猫保护区也得以连成一片,它们共同构成了秦岭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域,这个大熊猫保护区群,东西长168公里,南北宽75公里,它们保护着以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各种植被类型及地质景观,在这片受到严格保护的区域内,珍稀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从此可以稳定地增长。

  黄柏塬保护区总面积为21865公顷,位于秦岭南坡的太白县境内,保护区内最高海拔为3070.7米,最低海拔为1160米,湑水河从保护区中部流过,湑水河是汉江支流,发源于周至县西南太白山西侧的光秃山,在黄柏塬保护区内的流长约10公里,它的水流湍急,落差很大,河谷两岸林木茂盛,是非常理想的水源涵养地,湑水河每年平均径流量为10.99亿立方米,是汉中盆地重要的生活及生产用水,也是汉江重要的补给水源。

  黄柏塬保护区的植被分为原生植被、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三种类型,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动物生境,原始林、人工林、灌木林、竹林、林间空地、采伐迹地、农田、公路等共同组成了镶嵌生境。生境的破碎化改变了动物种群的生存环境,使得动物不得不改变对生境选择和利用的方式。大熊猫及其它珍稀物种对生境破碎化的适应,为黄柏塬保护区今后的发展提供着难得的科研成果。

  大熊猫在黄柏塬主要栖息在海拔1400米至2800米之间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其中以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利用率最高。春季,低海拔地区的巴山木竹出笋,大熊猫便来到巴山木竹林中采食。夏初,高海拔的巴山木竹和箭竹开始出笋,大熊猫便向高海拔迁移撵笋。隆冬季节,大熊猫栖息在海拔20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它们喜欢阳坡,间或到山脊走走。这些地方,山高谷深,森林茂密,人为活动很少,大熊猫非常喜欢这种稳定而不受干扰的栖息环境。

  在大箭沟,那里山岭重叠,气候温和湿润,河谷中有许多低平的谷地,太白冷杉、银杏、红豆杉、水杉、独叶草、连香树等珍稀植物在那里生息繁衍。羚牛在那里有丰盛的食物,它们把大箭沟当成了自己的家园,一年四季在高低海拔间迁徙,它们在这里繁衍壮大,那里的羚牛种群,数量惊人,分布密度在秦岭地区是屈指可数的。

  如今,保护区周边还居住着53户人家254人,他们的村庄大都有外迁合并的趋势。黄柏塬盛产核桃、板栗、木耳、香菇、天麻、栓皮、生漆、杜仲等林特产品,这些产品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成为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为了减轻社区群众对保护区造成的环境压力,当地政府和保护区一起支持当地群众在浅山区大力营造经济林,鼓励人们在房前屋后栽植杜仲、花椒、板栗、核桃等经济树种,并扶持他们开展中药种植、养蜂、养猪、养牛等农副业生产,希望通过增加社区百姓收入的方式,达到保护和发展的共生共荣。

出处:

秦岭家园/陈旭,周灵国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