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中的娘娘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佛坪县南部,北边和佛坪自然保护区接壤,西部和南部与洋县接壤,它是秦岭大熊猫南北迁移的通道,拟建的保护区总面积为21155公顷,地处秦岭腹地,地貌以中山为主,山势由北向南下降,海拔最低处1000米左右,最高峰娘娘山海拔2200.9米。汉江支流金水河横穿保护区中部,区内还有一条重要的西河,它是金水河的支流,发源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黄桶梁。西河上游一带,是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人们最早发现秦岭大熊猫的地方之一。
2001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普查时,人们在娘娘山周围发现了大约20只的大熊猫。2004年娘娘山自然保护区开始筹建,这块珍贵的大熊猫栖息地开始在人们的视野中凸现出来。
娘娘山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加上秦岭主脊的屏障作用,区内气候温暖湿润,它的植被类型较多,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区内广泛分布,区内有高等植物1603种,陆生脊椎动物190种。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是这里的旗舰保护物种。
多年来,生长茂盛的各种竹类资源,一直作为娘娘山周边社区的主要林特产品,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低山区的竹林已经遭受破坏,并且还在不断蚕食着中高山的竹林,这已经直接威胁到了大熊猫的栖息家园。保护区涉及村庄人口较多,有769户3403人。周边社区群众在林区的人为活动较多,挖药、沟道种地等,均在影响着大熊猫的生息繁衍。为了保证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的繁衍生息,进一步扩大栖息环境,成立保护区,严格执行动植物保护政策,已经势在必行。
秦岭家园/陈旭,周灵国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