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拜将坛

  拜将坛位于古汉台西南400米处,风景路中段,是公元前206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时所筑的坛。这里是怀才巧渡的韩信、识才保荐的萧何和放手提拔重用人才的刘邦共同在汉中演出了一幕千古美谈的地方,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千古美唱的拜将坛

  韩信,江苏省江阴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出身寒微,少读兵书,好带刀剑,早年家贫寄人篱下,乞粮漂母,曾“受辱胯下”,但他勤学苦练,素怀大志。公元前208年,项羽、项梁率农民起义军击秦,韩信“仗剑从之”,“数以策于项羽”,但仅为“郎中”小官,未被重用,无法显示才华。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就任南郑后,他“亡楚归汉”,时年24岁,筹志满怀来南郑投奔汉王刘邦,也只任了个连敖这种有职无权的小官。连敖者,典客也。不巧他又因“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以斩,次至信,信乃仰视,此异常举动引起了滕公夏侯婴的注意。韩信不失时机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惊奇:“奇其言,壮其貌,释其不斩。”与其交谈,心中甚悦,呈报汉王刘邦。不久,韩信也只任了个治粟都尉,负责管理军需粮草。当然了,一位犯法当斩者的言语,何以相信,更何况是亡楚归汉来的人。但他任治粟都尉却得到了与萧何等人接触的机会,多次交谈,萧何颇感惊喜。但韩信感到还未得到重用,于是,不辞而别逃离汉中。平时很赏识韩信的萧何得知这消息,来不及报告汉王,便单骑月下追韩信至寒溪,因暴雨寒溪水涨,韩信尚未过河,被萧何好言劝回。

  萧何,江苏沛县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先入咸阳,收秦丞相御史图书藏之,后劝汉王入汉中。月夜追回韩信,力荐汉王拜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出汉中,定三秦,萧何留守,巴蜀、汉中之粮,镇抚喻告,建山河堰,发展农桑,以供军用。后留守关中,谨守管钥,补兵输粮,给食不乏。西汉立国,拜为相国,诏封酇侯。制法典律令,辅佐惟周。

  留坝县马道樊河北,有两通碑,一通碑上刻“汉相国萧何追韩信于此”,另一通碑上刻“寒溪夜涨”四个大字。民间传颂一首歌谣:“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炎汉四百年。”溪边原有萧何庙一座,1983年因溪河涨水,山势坍塌,庙毁。

  萧何单骑追回韩信,去见汉王刘邦。

  刘邦怒问:“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萧何答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萧何知道刘邦不会安居汉中,进一步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刘邦纳谏,终于决定任韩信为大将军。

  萧何进一步对汉王提出要求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军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须拜之,择吉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刘邦听后觉得有理,于是派兵三千,工匠五百,在今汉中城南筑坛,具礼拜韩信为大将军。太史公在《史记》中载:“汉王择良日,设坛场,拜大将。众将皆喜,人人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拜毕,就座。刘邦说:“丞相多次进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韩信谢主答道:“大王如今向东争夺天下,对手难道不是项王吗?”刘邦答道:“正是项王。”韩信又问道:“请大王衡量一下,在用兵之勇悍,待人之礼仁,势力之强大三个方面与项王比如何?”刘邦沉默一会儿说:“不如项王。”韩信说:“我也认为大王不如项王。”韩信进一步分析了霸王“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后指出:“项王名义上是天下霸主,实际上已失去天下人心。”“而今,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的武勇贤将,有什么勇悍的敌人不能诛灭?以天下的土地城邑分封功臣,有什么人的心不能收服?尊重义帝,守怀王之约,兴义兵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有什么障阻,不可以摧毁?……”韩信有胆有识,条呈天下形势及对策:第一,占据三秦的章邯、司马欣、董翳是秦朝降将,曾率领关中弟子出关镇压义军,百姓死亡不计其数。他们又欺骗士卒,投降项羽,20万士卒被坑杀,只有他们三人活命,并被封为关中王,项王得不到秦人拥护爱戴。第二,汉王深得人心。汉王入关后,秋毫无所犯,废秦苛法,“约法三章”,深得关中百姓的信赖与支持。第三,汉王失职关中。关中父老知道按照“怀王之约”,“大王当王关中”,也深知“大王失职的缘由”。今大王举兵北上东进,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刘邦听了韩信这些入微分析,坚定了任命韩信为大将的决心。韩信善于兵法,智勇兼备,刘邦也知道有人反项羽,于是准备部署诸将出击三秦,对楚的战争由此开始从守转为攻。

  刘邦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出散关,一举击败三秦王,又出函谷关。韩信率领大军开辟了北方战场,配合刘邦平定了魏、燕、赵、齐等诸侯国,消灭了楚军,为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拜将坛把雄才大略的韩信托上2200多年前的政治大舞台,迅速推动建汉伟业的大发展,这是多么发人深思啊!

  史学家评论,楚汉战争,刘邦大战10次,小战40次,以败居多,身伤12处,项羽兵威声望远胜刘邦。但恰是刘邦善揽人才,不仅有良将韩信,还有贵族张良、游民陈平、狗屠樊哙、吹鼓手周勃、布贩子灌婴、土匪彭越、酒徒郦食其……凡有一技之长,皆被刘邦一一收用。相反,一代霸王项羽,驱韩信,赶彭越,连唯一谋士范增都不肯留,孤家寡人,弄得垓下惨败,自杀了事。刘邦登上帝位,总结自己取胜原因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慰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二)拜将坛胜景

  拜将坛是当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时所设的坛,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历史物证,历代都有文人名士前来凭吊。明代侯居坤诗“汉水城南万木丛,高皇曾此拜元戎。兴刘赤帜多多善,拒彻丹心耿耿忠。项蹙乌江功已最,身擒云梦计何穷。登坛旧迹今犹在,千古人怀国士风。”2200多年来,拜将坛历经风云,得到多次修缮,2009年修复后的拜将坛,占地面积50500平方米,景观面积435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3290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4441平方米。景区内以古坛场遗址为核心,棋盘式广场、烽火楼台、汉阙寨门、石刻群与园林景观谐美,再现当年韩信登坛一军皆惊的宏伟场面。

  1.古拜将坛

  古拜将坛由南北两个方形坛构成,台高3米多,面积7840平方米,坛基围墙青砖砌筑。

  南坛是刘邦授韩信大将的地方,坛面平坦宽阔,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中矗立韩信红色花岗岩塑像,高6.5米,韩信右手托帅印,左手执剑,踌躇满志,气宇轩昂。塑像背面台基刻有韩信生平。南坛脚下东、西各立一石碑,高2米。左碑碑阳有当代书法家舒同先生题“拜将台”三个金色大字:碑阴刻《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登坛与刘邦的一段对话,即《登坛对》。右碑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坛”八个大字,系清朝陕西巡抚毕沅书;碑阴刻民国年间祝绍周七绝诗:“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道出了对吕后杀韩信的不平。此诗指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刘邦还在前线讨伐陈希,有人告密韩信与陈希通谋,要杀吕后和太子。随后,吕后与萧何相谋,由萧何出面对韩信说,陈希已被击败,让韩信立即入朝相贺。韩信入宫,吕后就令武士把韩信绑起来斩首了。

  与南坛相对的北坛,周边红石条勒沿,建有坛亭阁,八根石柱擎起殿式屋顶,覆盖筒瓦,造型别致,舒展而稳定,是当年汉王刘邦拜韩信时休息的地方,又名“挂衣亭”。石柱上镌刻有名人题联,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题联:“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北坛脚下东、西各立一碑,东碑刻“兵仙神帅”四字,碑阴刻“瑞王朱常浩祭拜,万历四十五年”;西碑无字,名称“夜影神碑”,碑体经两千多年风雨侵蚀,形成了神秘的天然图案。据传韩信被吕后杀后,汉高祖卧榻思信,为慰忠魂,钦赐地方上贡朝廷红色宝石一方,萧何奉旨立此碑,碍于吕后权威,未刻碑文,仅将碑石置立拜将坛。初立时,碑身夜间发光现影,传韩信魂灵附其碑,故名“夜影神碑”。

  2.棋盘广场

  南拜将坛前方宽阔的广场是当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的军列场地。当时广场上有身着铠甲手持短兵器剑、钩的方阵,有持长兵器矛、戈、戟、钺、殳、铍的方阵,有身穿战袍手持远程兵器弓、弩的方阵和骑兵方阵,“强驽在前,锬戈在后”“材士强弩,轻骑左右”,战旗猎猎,战鼓轰鸣,威震山河。2009年修复拜将坛时将广场遗址建为南北宽50米,东西长80米的“棋盘广场”,即为象棋盘的造型。中轴线用水蝶喷泉雕成“楚河汉界”。河两岸分别植有绿色和紫色风景灌木树丛,分别代表汉方、楚方,组成具有纵9横5直线的象棋盘。9在数字上最大,5在数字上具中,竖9横5构成了“九五至尊”,它至高至大至广,代表着皇位。两底边置有下棋的圆桌作为棋子,形成互为敌对的相峙、相争,艺术地再现了楚汉战争夺天下的背景。据史料记载,“楚河汉界”在古代荥阳(今属郑州)成臬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纵横捭阖的战场。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在这一带大战7次,小战40次,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就来源于此,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叫汉王城,东边叫霸王城。两城之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即人们常说的鸿沟。“楚河汉界”为“九五至尊”而战,即“斗智不斗力”,全力擒敌方之“将、帅”,这一切莫不植入着楚汉战争的文化底蕴。

  “楚河汉界”边竖立有张良、萧何、曹参、灌婴、樊哙、周勃、夏侯婴等18位文臣武将的雕塑石像,高约2米。有他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汉王刘邦才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广场四周浮雕石刻琳琅满目,“漂母赠饭”“胯下之辱”“寒溪夜涨”“高祖拜将”“暗度陈仓”“声东击西”“破代胁燕”“背水列阵”“水淹龙且”“蒯通献策”“垓下围歼”“四面楚歌”“多多益善”“韩信兵法”“长乐悲歌”,再现了韩信的生平功绩和楚汉战争的历程。这些石刻,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饰流畅、洒脱。

  3.园林景观

  位于广场西边的园林,玲珑隽秀,以蜿蜒的池沼为中心,曲桥流水,堤岸夹柳,柳丝飘拂;池水清澈,鱼戏荷叶间。假山用石堆叠,高低错落,自然天成,山下有洞室,山上有亭台;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曲径通幽。园林里小品屋精雅别致,开门见山,开窗见竹影,移步景变。园林内有棕榈、樟树、樱花、紫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空气新。”“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山林间,依山临水,目酣神醉。”游人漫步,或品茶,或下棋,或阅读,或抚弄书画,怡然自得,心旷神怡。

  4.汉阙寨门和烽火楼台

  当年拜将坛是汉王刘邦的军营,故现在拜将坛中轴线上的南门是汉阙寨门;东南角、西南角矗立着高高的烽火楼台;用木栏连接着寨门和烽火楼台,构成了一道空旷、神秘、古朴的王家军寨围墙。

  庑殿顶式南大门(寨门)三间带耳房,青砖砌墙,四面斜坡瓦屋面,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平直,角檐微微翘起,结构简单,古朴粗犷,风格大气,屹立在台阶上。中间褐色拱形大门上方的匾额书“拜将坛”三个金色大字。

  汉阙,是汉代一种纪念性建筑物,是表示威仪等级的装饰性建筑物。汉代皇帝用三重子母阙,诸侯用两重阙,一般官吏用单阙。拜将坛门口是一对双重阙,由阙顶、阙楼、阙身构成。阙身青砖砌,阙楼斗拱承担阙顶,上覆筒瓦,檐下部仿木刻制出楼饰,如椽子、柱子、栏栅等装饰,古香古色,使阙楼显得精美、雄壮。两阙分立寨门两侧的前方,高于寨门,与寨门呼应,显得错落有致,珠联璧合,端庄挺秀。

  东南角和西南角烽火楼台高10多米,由台基、台身、台楼、台顶构成,哨楼两层,上雕有柱、枋、栌斗、栏栅、楼盖等,楼柱栏栅镂空,造型上大下小,细高,表现出雄奇、威严、向上奋进的势态。烽火楼台是古代嘹望敌情、用烟火传递信息的高台,系古代主要军事设施。

  七八米高、一百多米长的刚劲有力的褐色仿木栅栏把古寨门与东西两座烽火楼台相连接,古朴浑厚,凸现拜将坛的历史底蕴,构成一道亮丽的军营风景线。

  拜将坛既是刘邦“不拘一格降人才”,任人唯能、任人唯贤的标志,也是萧何富有伯乐精神,善于识别人才的活证。没有他们这种超人的胸襟和气度,西汉王朝的兴建很可能化为梦幻。这座古老而有历史意义的胜迹,给人昭示一种情怀和精神,这就是求贤若渴的情怀和献身报国的精神。这种情怀与精神让具有数千年之久的中华文明史,能够不断地威武雄壮,有声有色地演进。清人陈毓彩《将坛》诗云:“四百炎刘此地开,登台国士果奇才。陈仓度后汉方定,火井燃时楚已灭。水咽波声息上将,城林老树拜将坛。”

出处:

汉中文化之旅/来文基,魏素娟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