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史》载:“太昊伏羲氏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巨迹出焉,华胥决履,因孕十有二岁。生于仇夷,长于成纪(天水)。”《河图》又曰:“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这里的雷泽就是仇池山附近的雷泽,是说燧人氏迁移到华胥后又游牧到西秦岭的仇池山上,一天华胥氏脚踩了一个巨人的大足迹,身体不适,感觉怀孕,直到12年后生下伏羲。华胥生下伏羲后,又带着伏羲回到了华亭,最后在陇山西清水河畔的成纪(今秦安陇城,为古略阳之治)居住下来。
相传一场倾盆大雨连续下了49天,洪水滔天,所有的华胥族人都被洪水冲走了,只剩下伏羲与其妹女娲,兄妹两人在洪水中挣扎着,意外地爬进了一只大葫芦,沿河而漂,到大地湾搁浅了下来,兄妹两人爬上岸后,即在河岸搭棚而居。为了抵御自然灾害繁衍人类,伏羲要求与女娲结为夫妻,女娲万分羞愧,提出要“磨合为证”,看是否合乎天意。于是兄妹两人一个站在清水河的南山上,一个站在北山上,同时滚下磨盘,结果两扇磨在清水河谷合二为一。女娲又提出这还不算数,还要进行“穿针引线”方可成婚。于是两人又各站在南北两山上,一个从山顶扔出针,一个从对面飞出线,结果线穿针孔,恰到好处。此时女娲才结草为扇,羞涩地挡住自己的脸庞,与伏羲进入洞房结为夫妻。
2005年春,我只身来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寻找古略阳时,走进了镇后略阳村卫生室,坐诊的70岁李换回医生指着路对面娲皇庙说:“这里就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女娲凤姓,生于陇城凤尾村的凤沟,那里有女娲洞,有女娲生处凤台和女娲坟地凤茔等。”每年正月十五,娲皇庙前人山人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祭拜,都以能抢上一个用凤沟土抟成的泥娃娃为幸事。
我问李大夫女娲在这里还有什么遗迹,他说: “那多得很,你看这河下边就是葫芦河,当年洪水滔天时女娲与伏羲兄妹躲在一个葫芦里漂到下游的五营乡大地湾,依靠种葫芦为生才保住了人种,他们的后人就是沿着这条河一直到三阳川进入渭河,而后到了黄河和秦岭。”
2007年秋,我在时任莲花乡中学校长和秦安籍天水儒商杨俊的陪同下,来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农业文明殿堂——陇城镇下游十多里的大地湾新石器遗址,终于见到了7800年前原始先民的生活遗迹。
爬上清水河南坡的二级台地,厚重的黄土饱含幽香的气息,东西走向的河流一派流光溢彩,高燥的地势显示着居高临下的姿态,这些正是古人类理想的居住之地。大地湾文管所长介绍说:“这里残存的遗迹是从7800年前到4800年前连续3000年中国文化延续不断的实证,这里有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中国最早的农业标本粟、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中国最早的绘画和最早的混凝土地面及最早的度量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文明与华夏文明的起源。2006年发掘研究成果显示,大地湾的人类活动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6万年,是我国考古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遗址。”
从大地湾以下莲花乡段开始,这里的河流就起名为葫芦河,顺葫芦河而下过秦安县城就到达卦台山。卦台山是伏羲衍卦制礼、开天明道之处,至此到三阳川入渭河达半坡,一连串人类遗迹比比皆是。我在想,难道这些就是伏羲与女娲的遗迹么?中国的人类曾经由这里开始繁衍吗?
时光回归到大约公元前7000年前,在今甘肃省天水市有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领叫华胥氏,风兖姓,她带领族群逐水草而居,在成县仇夷(池)山伏羲崖生下伏羲,随后伏羲随母又回到华胥氏的发祥地陇山以东华亭、华池一带,最后在今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一带定居下来,并长大成人,立圭表纪历,从此纪历兴起。因之这个地方又叫成纪,当地人叫“大地尼”,又叫“大帝湾”。
他们以种植葫芦为生,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后来培育葫芦的族人,就被众人尊称为瓠民,部族称华族,专门培育葫芦的氏族又被称为瓠氏。葫芦又名“瓜瓞”,瓠民发现瓠不仅可食,还可做器物用。巨瓠剖之为舟作船,名盘瓠舟、天盘舟;小瓠剖之为盘、为瓢、为勺;自蒂开口,为瓶、为壶,用以盛水;自蒂上下截半,为葫芦罐,上段为盖覆之以扣如“盖天”;下段为“盆”,可为“碗”、为“钵”、为“盘”,因而名盘瓠、盘古。由于种葫芦族人的这些特殊本领,当地人们又尊称其为开天辟地的华夏圣贤——盘古。后来盘古又发明了陶器,其中各种陶器形状皆仿制于瓠器。所以盘瓠时期又称作葫芦时期,已有盖天宇宙观,并有坛台竖表的天文观测建筑。这一时期的盘古又名盘固,今天河大地湾附近的肃南裕固、天祝、古浪,六盘山的固原、固关等地,据史学家考证均为盘古氏葫芦天时代的早期居住地。固、古的谐音为“胡”或“伏”,这里的葫芦族也叫伏羲族,古书又称为伏羲氏、包牺氏。
加之,传说伏羲与女娲在洪水滔天时于葫芦河中乘葫芦而生存,最终断鳌足补天后繁衍了人类。
难道盘古、葫芦、伏羲、伏丘、胡人是一脉相承的么?葫芦河就是盘古、伏羲、女娲人文先祖故居?
小时候,我家年年种植葫芦瓜,其主要用途就是制作用于舀水的瓜瓤和装东西的器皿。这也许是伏羲遗风经过千百年后,仍然在秦岭地区飘荡的见证。
传说伏羲是燧人氏后又一位华夏圣人,他不仅传承了燧人钻燧取火的技术,从蜘蛛结网中得到启迪,发明了搓绳结网捕鱼之术。伏羲还在卦台山下河滩中发现了一块不方不圆的巨石,每遇水涨,急流冲石,若隐若现,如阴阳分界点,又名分心石,夕阳照来,如龙马负图而出,称为河图,明代胡缵宗《卦台记》云:“朝阳启明,其台光荧;太阳中天,其台宣朗。”他从分心石太极阴阳相交中和三阳开泰地理中得到启发,不禁灵机触动,演画出了八卦太极图。
登上卦台山,老家就在附近安伏乡的杨俊,首先指给我的是卦台山下三阳川那逼真的阴阳八卦地势图。尖形的卦台山像一条长长的S形曲线伸进弧形河床的太极图中,成为阴阳分界线。站立在卦台山上,真有矗立乾坤演卦之感。卦台山文管所所长介绍说:“卦台山就是伏羲与女娲当年乘葫芦到此避难后结绳记日、结网捕鱼制乐、始行婚礼之处,也是伏羲因此地极像阴阳太极图,在洪流中看到神龟背负八卦图案的启发,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画卦演易之处。”
当然,在河南省的河洛之地也有“河出图,洛出书”的历史记载,这更进一步印证了人类文明的初始始终与秦岭不离不弃。
从此,人类文明出现了明媚的曙光,既有记时记日,又有文字,还实行婚嫁有礼,推卦演易的文明时代。
走进卦台山始建于汉代的庙堂时,正中悬挂一大匾,上书“开天道明”,将伏羲定为中华文明的始祖,每年正月十五日,四面八方的华夏儿女齐聚卦台山,人山人海,争相祭祖,蔚为壮观,誉为“羲皇故里”。
华夏龙脉大秦岭/周吉灵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