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秦岭播火种

  走进秦岭,三皇五帝曾经在此盘桓,留下了许多灿烂夺目的史前文明。

  远古人“茹毛饮血,人不胜禽兽虫蛇”。五万年前,燧人弇兹氏在昆仑山(祁连山)上观星辰,下察五木,是为燧明国。国有大树名燧,钻则起火,教人炮食,铸金作刃,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号为圣人。《太平御览》:“燧人氏夏取枣杏之火。”这是中国最早的人类记录。因之,燧人氏为三皇之首。

  至此,人们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开始熟食,用火制陶,出现了原始文明。恩格斯说,摩擦生火超过了蒸汽机的意义,使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

  燧人从此四处游走。其中一支沿黄河水路东迁,北跃阴山入燕山,南到太行入河北。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叶舒宪认为:“位于黄河岸边陕北的石岇遗址,距今4300多年,乃是人类由西进入中原的一个例证。”燧人另一支弇兹氏自立中国第一姓氏风姓后,迁居于华胥(今甘肃华亭、华池、合北一带),遂为华胥氏。华胥氏逐水草而居。之后,越过陇山沿葫芦河一路南下,翻越北秦岭,游牧到水草丰盛的雷泽(今甘肃成县、西和县)一带为生。相传华胥氏在雷泽履大迹而孕,于仇夷(池)山生下了伏羲。

  《水经注》云:“仇池绝壁,峭峙孤险,登高望之,形若覆壶,其高二十余里,羊肠盘道,三十六回。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此百顷为号。”

  西和有民谣唱道:“伏羲仙崖第一景,轩辕神修滚龙珠。东石无垠西石勺,中洞潜藏小有天。四大菩萨云霄殿,入仙上寿吉祥山,一上仇池百顷田,麻姑仙洞几千年。”

  《人皇出野湾·母望儿雄关》中有对人文始祖三皇诞生,修炼于仇池山也有详细记载。每年正月十五,当地人都要在雷公河举行人文始祖祭坛活动。

  由此看来,这西秦岭腹地的小小仇池山,不仅是伏羲生处,而且还与黄帝等重大人类历史人物相关联。

  2007年,我随同原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带领的秦人秦风考察团,沿当年诸葛亮西出祁山的道路,从汉中出发过略阳县到达成县后,在成县文联主席张剑君和作家贺朝举的指引下,沿西汉水来到了西和县仇池山下,看见了这个地处成县、康县、武都、礼县、西和五县之交、壁立千仞的山岗时,两水环绕,群山环抱,不由得让人产生了敬意。汽车在西汉水悬崖绝壁上穿行,来到大桥乡赵尧村时,向东望去,一船形山岗矗立眼前,这里是南秦岭与北秦岭之间的徽成盆地西缘,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出白龙江达川蜀的捷径,又是沿西汉水东进陈仓、南去汉中的交通孔道。

  张剑君出生于陇右天水,是学考古学的,他指着仇池山的最高峰说:“我多次上过仇池山去考证,这里不仅是燧人(华胥氏)来此与雷泽女婚配之地,而且在那个最高的山顶上,生下了伏羲。仇池山上有1000多亩土地,有泉有水,还盛产食盐,简直是一处人类生存的桃花源,除燧人氏、羲皇外,这里从公元前11 1年后一直是氐族的大本营。《诗经》中有‘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这个氐羌就是指仇池山之氐羌。”他深有感触地继续说:“这里的氐羌首领杨腾于公元前211年由甘肃秦安略阳(陇城)迁来,先后建立了前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历时长达386年。”

  听着张剑君的介绍,看着这四面陡绝,易守难攻的仇池山,走在如今修成的盘山公路上,向仇池山爬去,心中不觉产生了朝圣寻根的崇敬。这小小西秦岭山中的仇池山,竟然续写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脉络。

  自此,燧人将人类火种在西秦岭的岭南岭北熊熊点燃,开启了中华父系社会之先河,人们也由洪荒一步步向文明走来,秦岭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父亲山。

出处:

华夏龙脉大秦岭/周吉灵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