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在秦人、秦国以秦岭关中为基地开国之后,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大一统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由于秦始皇独断专行,实行严刑酷吏政策,大兴土木,北筑长城,大修陵墓,四处巡游,五方征伐,劳民伤财,从而激发民变。公元前209年,一支远居江苏的劳民要赶到北方去戍兵,但路途遥远误了行期,遂揭竿而起反秦,这就是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就像一把烈火,一下把酷刑暴政压抑下的民众怒火熊熊点燃,加之刚刚被平定的各国贵族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于是一个陈胜、吴广倒下了,而另一个项羽、刘邦又挺身而出,致使一个强大的秦国,在短短的一两年里,便很快被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淹没。
于是,楚国的项羽和刘邦发兵北上,相约谁先突破秦岭,打开秦关、杀入关中秦都,谁便为王。强大的王权诱惑,使两支大军一路北上比肩作战,所向披靡,使秦军不能自防,特别是刘邦率先突破秦的依脉秦岭,致使强秦的靠山与底气再也没有了,秦二世不得已乖乖地交出权力,秦王朝大厦轰然倒塌。此时刘邦理所当然应坐上王者的宝座,可偏偏西楚霸王项羽不愿践行诺言,在秦岭的骊山下摆下了鸿门宴,差点借鸿门宴将刘邦杀害,刘邦则沿秦岭北麓山中小道潜行逃脱。
这就是秦岭的优势,居可攻,败可逃、可潜、可躲;而胜者居高临下,可进、可退、可以借势巩固疆土、扩大势力范围。
之后项羽将刘邦贬封在秦岭山中的汉中一隅,想以此困死刘邦。刘邦并没有就此沉默,而是利用秦岭以南的天府之国优势积粮修车,练兵备战,仅用几个月便为即将卷土重来的战争做好了准备,并在秦岭山中上演了一出世界军事史上经典战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一举再破秦岭,突入关中,并以秦岭、关中为基地,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将项羽打败,赶出秦岭,项羽失去了秦岭的险山雄关的依托,最后自刎于乌江。
让后人引颈仰望的大汉太祖刘邦,冲出秦岭,横扫关中,在秦岭的荫庇下就这样酝酿崛起,横空出世,成为了汉朝开国皇帝。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称帝,以曾经被封的汉王、汉中、汉水为名建立汉朝。他采取黄老之术,让民休养生息,致力于发展生产。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家实力得到了加强。从此,汉朝在以秦岭、关中、洛阳的大本营里上演了一场又一场大汉雄风。
到汉武帝时,又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依托秦岭厚积薄发,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并北击匈奴,开疆拓土,促进文化科技发展,沿袭秦朝制定的各项制度,国力大增,派张骞走出秦岭,开辟了连接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并以秦岭为高地开拓西南夷,奠定了东起大海至朝鲜,西至葱岭、北至漠北,南至南海的现代中国版图,首次将华夏民族与大汉民族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大一统的汉朝。从此汉朝、汉人、汉族与中国成为国家的代名词,中国也跃入了中华帝国的黄金时代,成为了世界上最鼎盛帝国,对中国封建社会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王莽篡权激起绿林、赤眉起义,最终被绿林军所灭,江山更迭,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但这仍未能离开秦岭的怀抱和秦岭的庇护。
从刘邦突破秦岭推翻秦国,到再入秦岭封为汉王,最后翻越秦岭建立汉朝,成就了大汉雄风,直到东汉仍建都秦岭东端洛阳。这与秦岭的山脉地理与气势人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没有秦岭就不可能有汉朝。因之,秦岭是成就大汉雄风的直接靠山,这更进一步说明秦岭始终与汉代命运相关联。
华夏龙脉大秦岭/周吉灵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