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
 

 

   白起,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秦昭王时,被任用为将,征战沙场达37年,攻取七十余城,歼敌过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


  战功赫赫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的新城。次年被封为左更令,出兵攻韩、魏,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斩获首级24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5座城池。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公元前292年,封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61个。公元前291年,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公元前286年,率军攻赵,占领光狼城。公元前279年,攻楚,占领鄢、邓等5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迫使楚王避难于陈。随后又乘势攻取楚国巫、黔中二郡。当年白起以能抚养军士,每战必克,使百姓安集,故受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73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迫使魏将芒卯败逃,掳获三员晋将,斩首13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两万人。

  公元前264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5城,斩首五万。次年又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第三年,攻破韩国的野王,迫使野王降秦。这也使韩国的上党郡同韩国的联系被切断。

  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龅攻取韩国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以便镇抚上党之民。秦、赵两军发生争夺战,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迫使秦军受阻于黄河以西。秦相范雎于是采用离间计,散布流言,污蔑廉颇即将投降秦国。赵王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秦见赵国中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赵括,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五千人插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八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被秦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只得筑壁垒坚守,以待救兵。到了九月,赵兵已断粮46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残杀以食。赵括走投无路,只好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也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担心赵国士兵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小兵回赵国报信。这次长平决战,使赵国精锐部队尽失,从而也为秦东进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具有政治家的眼光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掉赵国,遂兵分三路:一路由王龅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率领攻占太原,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范雎说:“白起为秦攻占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败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如果赵国现在灭亡,秦王称帝,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况且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在韩割垣雍、赵割六城求和的情况下撤兵。白起为此称病不出。

  但秦昭王终于没有经受住灭亡赵国的诱惑,因而在与韩、赵两国议和后不久,又决定发兵进攻韩、赵两国,并派王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

  然而直到次年正月,王陵进攻邯郸的行动一直不能得手。秦昭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仍不能得手,而且还损失了5名校尉。秦昭王很焦急,于是想请白起为将继续进攻邯郸。白起则始终称病不起。

  不料形势的发展果如白起分析的情形发展着:一边是秦军围攻邯郸城久攻不下,一面是赵孝成王派平原君、毛遂向魏国和楚国请求援兵取得成功,楚国派出春申君黄歇、魏国派出公子信陵君率兵,共计数十万兵力,前来帮助赵国夹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不得已解除对邯郸的包围。

  白起听到此情况后惋惜地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情况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与诸侯军队作战,白起仍然加以拒绝,秦昭王听后自然是气急败坏,立即免去白起的官职,降为士兵,并令其即刻迁居到阴密地方(今甘肃灵台县西)。

  当白起离开咸阳来到杜邮时,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认为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根本不服,多有怨言,不如处死,以免后患。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追上白起,令白起自裁。

  公元前258年,一代名将竟以被迫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战功卓著的一生!

  深通韬略的军事家

  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是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他一生善于用兵,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白起征战沙场达37年,攻取七十余城,歼敌过百万,未尝败绩,仅用万余人便攻克楚的都城。尤其是几次恶战让赵韩力量大减,后来始终无力抵御秦兵东进的步伐,为秦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为司马迁所称赞。

  白起的战争艺术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把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观点显然前进了一步。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既有阵地,再在预定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司马迁《史记》

出处:

人物中国. 远古至秦/《人物中国》编委会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