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杜仲
责任者: 张会鉴,李厚之
安康是杜仲主产区,年产量在25万斤左右,约占全国杜仲生产的1/4,是旧时安康向历代朝廷贡赋的重要林特产品。乾隆《兴安府志》引《唐书·地理志》云:金州属贡麸金、茶芽、椒、干漆、白胶香、麝香、杜仲、雷凡、枳壳、枳实、黄檗等,《唐六典》、杜佑《通典》都有同样的记录。在安康常年上市交易的土特产中,杜仲和漆麻耳倍一样,同为安康传统大宗出口山货,为发展山区经济,改善山区人民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杜仲为多年生落叶乔木,雌雄异株,为繁殖后代,所见皆呈林分地段出现,属国家二类保护植物。人们很早就发现杜仲的树皮能治病,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就记录有杜仲味辛平,主治腰脊酸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馀沥,久服轻身,耐老的神奇功效,因而又有“思仙”的美称。三国张揖的《广雅》、晋人张华的《博物志》都有杜仲功能治病的记载。唐代以来,杜仲一直是安康贡赋朝廷的重要药材,故清人黄奭注释《神农本草经》时,引证《名医别录》,列杜仲为“木属上品”之药,“生汉中金州山中”。
兴安知府童兆蓉说:“郡多丛山,垦辟已尽,除谷蔬外,药材尤多……党参、当归、杜仲、黄连之美,运襄汉销售,岁入不赀”。其中又以杜仲量大质优,享誉海内,为安康出口山货之大宗。为了争夺商业的利益,安康各家商号无不将质量放在首位,拣选加工,分别等级,如从老树剥皮,务使张片宽厚整齐,而成所谓宽张厚块之“神仲”。“神仲”装箱甚为讲究,每箱24张,每张重约6市斤,装箱前要刮去粗皮,修好毛边,若有破烂或残缺,必须补缀整齐,并加内票说明,以示优质。其次又有厚仲、薄仲之分,最末的为捆仲。旧时“神仲”主要销往香港转输海外;厚仲、薄仲则销往上海,汉口,亦有转销香港,输向南洋群岛,泰国和越南等处;而一般的捆仲,亦即安康所产杜仲的绝大部分,则销于我国南方和东北各地。
杜仲为我国特产,而又以安康为主要产区,科学研究证明,除了药用,杜仲树皮、叶和果实所含杜仲胶,绝缘性强,兼能抗海水的浸蚀,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因此发展杜仲生产的前景十分广阔。近年岚皋县率先在国内实现杜仲快速育苗技术,建设杜仲基地,杜仲产量也居全国之首。这对于我们扩大种植面积,振兴山区经济,实现小康目标,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出处:安康百业史话/张会鉴,李厚之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