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家有千颗桐 子孙不受穷

责任者: 张会鉴,李厚之

  “家有千颗桐,子孙不受穷”,这是安康乡间广泛流传的一句俗语。意指桐树全身都是宝,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桐籽可以榨油,桐木是制作家具的良材。
  桐籽榨的油叫桐油,是一种干性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比重轻,干燥快,不透气,抗潮湿,耐酸碱,防腐,防锈,广泛运用于造船,制革、建筑、医药、交通、化工等各个领域。
  我国是世界上产桐油最多的国家。种植油桐和加工利用桐油历史十分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利用桐油点灯照明。秦汉时期已开始在造船、建筑、家具制作、农具制作方面运用桐油。到了唐代,桐油用途更为广泛,史料记载“汉口桐油”已成为贡品。明清时已有外国商人来沪、汉大量收购桐油。陕南,特别是安康地区,是桐油重点产区之一。据地方志记载,明清时各县经营桐油的商号已逾百余家,年经销量在600万公斤以上。水路运销汉口,陆路肩挑背驮运销长安,成为安康出口货物之大宗。安康桐油清亮透明,纯度高,干燥快,与四川“秀油”,湖南“洪油”齐名,不仅在国内畅销不衰,而且远销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美一些国家,也具强劲竞争力。
  据老工商业者邹文清等人回忆,安康老字号的商行竞相做桐油生意,称其为“纹银钢板”,营销桐油准能赚钱。安康桐油每担20元硬币,在汉口出售最少卖20两银子,净赚8元。1936年是安康桐油上市量的顶峰,各家商号经销总量近2000万斤。安康县商会专设“桐油检验所”,严防掺杂使假,经验讫合格才发照准予上船放行。资金雄厚的商号,如天锡公、福胜兴、李松林等家都在汉口设有站客(庄客),负责收售山货,发运上货,观察探听市场行情,每天用电报给安康发送市场行情,为了保密,各家均有暗语。为了竞争桐油资源,各商家采取预付货款订购,赊销土布、食盐等日用品,定购桐油,他们把触角伸向穷乡僻壤的每一个榨油坊,派人上门“接行”,约期送油进城交售。竞争之烈,可见桐油市场之俏。
  桐油质量以北山(汉江以北山区)油最好。桐籽一般用火炕,出油色泽黄亮。验油质量优劣一般分两步,一是乡脚油贩,在榨油坊收购时就严防掺杂使假;二是“走水”商号,他们自备仪器,确保油的度数达到208度才开秤,极力维护商号信誉。销往汉口的油篓上都贴有商号标记油的度数,所以安康北山桐油在汉口口碑很好,备受青睐。汉口人称安康的船为山河邦,还在汉口设立了公所,安康的福胜兴商行老板鲁任所长。公所接待安康客商,举荐货栈。汉口设有八大家油行,安康油商将桐油存入油行,每日在公所听报盘(桐油行情)待价而售,自行决定。
  桐油走俏,为安康山农开辟了一条治穷致富之路,于是“不受穷,广兴桐”,成为农家世代相传的治家格言。

 

出处:安康百业史话/张会鉴,李厚之著.-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