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明武宗与凯歌楼

责任者: 王正云


    凯歌楼建于明代弘治五年(1492年),是当年第二次扩建榆林城的南门,名叫“怀德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改叫“团结楼”。
    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是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一位皇帝。有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一个无道昏君。有人则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是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皇帝。明代,榆林是九边重镇,是抵御蒙古军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因为武宗从小非常仰慕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武功,盼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立下赫赫战功。正德十二年十月他击败了蒙古小王子部,取得了“应州大捷”。同年,在宠臣江彬的鼓动下,离开京城到西北游幸,梦想在辽阔的长城内外一展雄姿,开创不世之业,并多纳美妇,供其淫乐。正德十三年十月渡过黄河,途经府谷、神木来到榆林。到榆林后先住在上帝庙,后又住在怀德门。武宗不仅淫乐嬉游,而且非常信奉佛道,便给“怀德门”改名为“太乙神宫”。在怀德门上,武宗遥望榆林古城三山环绕,一水南流,彪腾虎踞,气势宏伟。街道上楼阁相望,市场繁荣。东山庙岳高入云天,西街衙门接连,怀德门修得更是宏伟、气派、别致,大有京城气象;又纳了总兵戴钦之女为妃。每天美女如云,莺歌燕舞、美食佳肴与皇宫里无异,高兴地说:“榆林这个地方真是小北京。”从此以后,榆林便有了“小北京”的美誉。到了第二年二月,武宗便高高兴兴地离开榆林回京城去了。
    正德年间,地处蒙汉交界的九边重镇榆林,由于元蒙残余贵族势力经常南侵,所以战火不断。每一次明朝军队打败蒙古军队,便要在这座楼前举行一次献俘仪式,庆祝胜利。到了正德末年,当时的延绥巡抚姚镆率领大军击败了入侵的蒙古军队凯旋而归,又在怀德门前举行了盛大的祝捷仪式,真是战旗飘飘,凯歌阵阵。姚镆触景生情,便改名为凯歌楼。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榆林,将明抚边将军马应举杀掉后,把其首级悬挂在凯歌楼上示众祝捷。

出处:老榆林史话/王正云著.—榆林:榆林健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