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陕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民间美术中的鸡、鸟

责任者: 段双印著



    安塞县高如兰把回头望的金鸡尾巴变成一朵大莲花。这里鸡喻男,莲喻女,其实是男女调情的意思。胡凤莲剪的鸡,背上都翻卷一个云勾,很像翅膀。但她说不是翅膀,是胜。胜的本义为雄冠,在陕北方言中即指阳性生殖器。白风莲剪的鹤戏蛤蟆为一只矫健的大鹤足踏莲花,啄只蛤蟆。洛川县杨梅英剪的鸡戏蛤蟆为两只鸡中间夹只蛤蟆。这些也表达了男女调情的意思。7
    陕北各地盛行的鸡寿童,剪成一个男孩模样,鸟或双手举起,或搂卧两肩,或从背向的双尾部凸现出来。一般在春节时或在婚洞房张贴。表示吉祥和喜庆。其为鸡寿童,顾名思义,显然是把鸡作为寿,作为生命来看待的。把牡丹花装饰在赤子阴部,取其何义?《说文》“牡,畜父也。”可见同样是把牡丹作为繁衍生机的象征而进行装饰的,都是我国古代生殖崇拜的反映。8
    综观陕北民间剪纸图案,鸟类占很大比重。其中的“抓髻娃娃”则剪成一女孩,头上抓髻饰两只鸟,衣角两边棲两只鸟,一手抓只鸟,一手抓只兔。其造型与故宫收藏的一件商代玉佩十分相似。所有这些鸟类纹样,同样表达了生殖崇拜的内涵,已如前述。

出处:陕北古事钩沉/段双印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