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仿秦建筑——秦宫
责任者: 阎成功

说到秦朝的宫殿,人们往往可以讲出许多从史料上得来的情况:千古一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他每灭亡一个国家,都要按照这个国家的宫殿式样,在秦都咸阳仿造,所以当时的咸阳宫殿林立,楼阁相属,称为“六国宫殿”。被誉为“秦川第一宫”的阿房宫,则是秦统一全国后的第9年开始修建的。到了秦灭亡时,关中的宫殿已达300多个,像繁星般地分布在渭河的两岸。这些宫殿巍峨雄伟,富丽堂皇,“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尤其是秦始皇征发刑徒70余万人修建的阿房宫,仅前殿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万丈旗”(见《史记·秦始皇本纪》)。修了3年,前殿尚未峻工,秦始皇便逝世了。他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营建前殿,并修后宫。可惜,“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豪华壮丽之极的秦宫殿,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所以,人们尽管了解这些史实,但秦宫殿究竟具体是个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
1988年2月,一座新的秦宫殿在关中大地上突兀而起。这就是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6米,高26米,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的秦宫。
这座由高大的台基、中高旁低三组七个四阿顶式重檐组成的建筑,参照了秦咸阳宫宫殿遗址的复原图精心设计而成。放眼望去,青瓦丹扉,银阙朱栏,高大庄严,雄伟壮丽,确有一派强秦的气势。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将各诸侯国兵器收聚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约30多吨),置宫廷中。”古代将铜称之为金,金人就是铜人。这些铜人到了汉代被移置长安城。东汉末年董卓销毁了10个,剩余两个魏明帝想移至洛阳,运到长安东南的霸城时,因太重无法再运,后来失踪。霸城以后改名铜人原,至今仍叫此名。
现在的秦宫前也站着6排相对而立的12个“金人”。不过,这“金人”不是铜铸,而是用厚钢板锻压而成。每个金人连座基共高8米,上面涂着一层金漆,金光闪闪。和秦代铜人不同的是,现在的铜人是4个文臣、4个武士、4个乐伎,各手执书简、兵器和乐器,造形生动,情态各异,自有一番情趣。
据说,秦宫原为中国和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合拍的大型历史片《秦始皇》而建。当初加方的想法是建造一个模型,拍完后折毁。但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多了个心眼,何不就此建造一个永久性的秦宫。于是,中加双方各投资600万元人民币,于1988年6月破土动工,同年12月建成。秦宫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秦代仿古建筑。虽为仿建,但秦宫并不是某一特定宫殿的翻版,它只是秦代宫殿的一个部分,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秦代建筑的风貌。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