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中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责任者: 阎成功

  被鲁迅先生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它的作者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韩城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约卒于昭帝始元年间(公元前86—80)。他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四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武帝时曾继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故后人尊称其为太史公。后来,他因替投降了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了宫刑。出狱后,他被任为中书令。为了完成《史记》,他只得忍受奇耻大辱,顽强地活了下来,发愤著书。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他在55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前后3000年的史事。内容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卷,52.65万字。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所谓纪传体通史,就是用纪传的体裁编写从远古到当代的历史。在司马迁之前,已有了《尚书》、《春秋》、《左传》、《国语》等许多历史著作,但这些或是以文告档卷形式保存下来的“政治史”;或是以年为次序的“编年史”;或是以她域为限的“国别史”。而《史记》则独创了以本纪、列传的形式为主,融合贯通编写历史的体裁。
  尤为可贵的是,司马迁在著写《史记》对采取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大胆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对于汉兴百余年权贵勋戚的秽行,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酷吏的暴虐,无不口诛笔伐。就连汉高祖刘邦的无赖,吕后的凶残,汉武帝的多欲,也能给以鞭挞和讽刺。以致汉武帝看到孝景帝和自己的本纪而大发雷霆。这种不避斧钺,敢于面对现实的精神,正是司马迁进步史观的表现。
  《史记》语言形象,情节生动,选材精当,内容翔实,刻画传神,论断精萃,艺术成就很高。两千多年来,它一直产生着极其巨大的影响,历代的史学家、文学家无不从中吸取养料。从《汉书》到《明史》,历代所谓的“正史”,除了有些名目有改变,门类有短缺外,都有“纪”和“传”,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体例。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