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村的锣鼓班社
责任者: 阎成功
俗话说:“丰收乐,唱戏敲家伙。”在关中农村,广泛地存在着一种农民的业余锣鼓班社,又叫“打呱班”。凡欢庆的场合以及春节“耍社火”等,锣鼓班社是必不可少的。 各地锣鼓班的鼓调猛然一听,大体相仿,但细听则决不雷同,差不多各村有各村的鼓调。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就连老婆婆和小娃娃对本村的鼓调都非常熟悉,一听就能知道是那个村子的。
总的来讲,春节是各地锣鼓班社的活动高潮,也是鼓手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在关中地区的不少地方,从除夕傍晚起,锣鼓就响了起来。到了晚上,各锣鼓班就敲着锣鼓,打着灯笼火把,从这村到那村,你来我往,既是相互祝贺新年,又是互相竞赛锣鼓。这时候,如果有两个锣鼓班相遇,就会发生一场激烈的较量。两个班社都会立即把最“硬梆”的鼓手换上,竭尽全力敲起自己最“热火”、最拿手的鼓调,彼此把对方的鼓调压下去。如果那个村敲“输”了,马上回村去,“重整人马”,再来“征战”。就这样,往往要反复多次,甚至通宵达旦。
党的经济政策,使农村充满了新的生机,农民们逐渐开始真正地富起来了。“打呱班”的锣鼓手们大显身手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