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长安“留八堡”社火

责任者: 阎成功

    每逢元宵佳节,只要“留八堡”耍社火,附近数十里地成千上万的人们都会争相去观看。
    “留八堡”是人们对陕西省长安县滦村乡东西留堡、红庙、上下滦村、徐家巷、翁家寨等八个联合耍社火的村庄的统称。他们耍社火以历史悠久、技巧高超、内容丰富、组织严密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社火又叫芯子,就是将铁棍弯曲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将化了妆,身穿剧装的儿童固定在铁棍上,作出各种造型,由人们抬着游行的一种民间艺术。“留八堡”耍社火从清朝末年就兴起了,并以其层数多,芯子高,化妆细腻,造型优美的“悬”、精、妙而著称。
    每年春节,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各村的锣鼓就敲了起来。到了晚上,更是敲锣打鼓,互相串村,进行鼓动。人们俗称:“烧腾”,意为“烧起耍社火的腾腾之火”。
    如果某村因故不想参加,其它村的人们就每晚都敲着锣鼓到这个村来,轮番进行鼓动。直到这个村的村干部答应参加,并把写着村名的旗子交给主办社火的红庙村为止。当地群众称之为“报旗”,就是报了名、交了旗的意思。
    一般耍社火的日子都定在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古称“上元”,上元夜又叫“元夜”,亦称“元宵”。一般是从正月十三、四就开始了,十五是高潮。有时甚至要耍到农历二月初二。到了约定耍社火的日子,按照传统习惯年年都担任“社火头”的红庙村在本村挑选一块百余亩大的平坦麦田作为场地,各村的社火都集中在这里表演,叫作“下场子”。
    这天,各村的社火队伍,分别以锣鼓、彩旗、彩车为先导,浩浩荡荡地向场子开去。这些耍社火的成员,除了各村的农民外,在外面工作回家过年、探亲的,无论工人、干部、军人,都会自告奋勇地参加本村的社火队,或打锣鼓,或抬社火。这不光是为了娱乐,还有个为本村争光的荣誉感。
    到了场边,各村的社火队都不随便进入场子,而由红庙村敲锣打鼓,鸣放鞭炮,一队一队有秩序地迎进场内。就这样,8个村庄3000多人的社火队伍在人数达10多万的群众围成的场子里有条不紊地表演了。守纪律、讲礼貌、友好谦让,已成为“留八堡”数十年耍社火的良好习俗。
    社火队进入场内后,都按商定的路线,一队接一队地绕场两周,让广大群众欣赏、评论、比较,历时两个多小时。他们绝不扮演恐怖、淫秽和封建迷信内容的社火。一旦发现,大家共同谴责,并勒令立即退场。近几年来,各村每次都有一定数量的表现现代生活的社火。
    社火一般耍两天或五天。每当一天结束后,各村就根据老年人和小孩子所反映的意见,分头研究第二天的社火内容。到了第二天,他们又会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内容上有所出新。
    所以,看“留八堡”的社火,就是年年看,也从不会使人产生雷同、一般化、“看过了”的感觉。
    长安“留八堡”的社火,就象艳丽的山花,带着泥土的芳香,一年比一年开的旺盛。一年比一年艳丽夺目。朋友,您如果有兴趣,不妨在元宵佳节前去观赏一下吧!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