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后稷与永丰庙故事
责任者: 张世新主编
武功因境内有武功山(太白山东)而得名。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设县,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由渭水之南迁到渭水之北的故邰城至今。
武功是周人始祖后稷教稼名区,传说舜王得知后稷很会做庄稼活,又能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武功一带连年丰收,便请他当农官,教导群众做农活,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后稷教民稼穑。”
后稷在什么地方教民作农活?据《尚书》记载:尧让位给舜后,舜召开了一次施政大会,任命了22个内阁官员。后稷被任命为农官,并接受了“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的诏命。后稷受命之后,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黄河以西洛河以东距都城(山西永济县的蒲州)百里左右的山西省永济县的大平原上。这里,河水环抱,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后稷在这里教导农民耕田种地,种植麦子高梁,并传授他的耕作经验和技术。从此,平原上年年五谷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并命名大平原为“永丰”。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农学家,便在永丰原下的洛河西岩建了一座庙宇,并定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祭祀大会。这时正是农忙的间隙,热热闹闹庆贺一番,以表示后人饮水思源吃米不忘种谷人。
出处:三秦采风: 陕西景观风俗方言小吃故事集 / 张世新主编.-西安: 陕西省人民政府鲁迅图书馆,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