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千年名食”——甑糕

责任者: 阎成功

  在关中地区,有一种人们特别喜爱的风味小吃,叫做“甑糕”。

  顾名思义,“甑糕”就是用“甑”蒸成的“糕”。那么,“甑”是一种什么炊具呢?据考证,“甑”是置于鬲(li利)、釜上蒸制食物的炊器。相传,“甑”是黄帝发明的。三国时,谯周的《古史考》中就有“黄帝作釜甑”的记载。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炊具中,就有陶甑。陶甑的底部有许多小汽孔,可以使鬲、釜中的蒸汽升入甑中把生料蒸熟。甑的发明,是我国烹饪史上一个新的突破。

  到了商、周时代,除了陶甑以外,又出现了铜甑。战国以后,还出现了铁甑。铁甑与陶甑、铜甑在式样上不完全相同,即铁甑没有底,在底部有一个铁甑篦,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算起来,甑的使用已经延续了5000多年了。现在关中地区的甑糕,就是用这种古老的铁甑蒸制的。

  蒸制甑糕,是先取江米25公斤,用凉水浸泡4个小时,待米心泡开后,捞出来用清水淘洗干净,控干水份。另取大枣12.5公斤,清洗干净后,将大枣(约3.5公斤)铺在铁甑篦上,然后将泡好的江米取1/3铺在枣上。再在江米上铺一层枣,枣上再铺一层米。如此反复,共铺4层枣,3层米,将原料全部装完。再在枣上盖一层干净白布,加上锅盖,即可蒸焖。蒸焖甑糕的火功和添水十分重要。火功要先用旺火猛烧,约40分钟后,向米上浇洒温水15公斤。继续蒸30分钟后,再浇洒温水10公斤。接着,再蒸再浇洒一次水。改用文火蒸焖5—6个小时即成。

  甑糕米枣交融、色泽鲜润、绵软粘甜、枣香扑鼻,是群众喜爱的早餐食品

  据说,甑糕是从我国最古老的“粉糍”演变而来的。先秦时期的“粉糍”里并不放枣,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韦巨源的《食单》里的“水晶龙凤糕”和今日的甑糕也颇为相似。

出处:陕西风物趣事:阎成功著.-西安旅游出版社出版,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