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兴庆宫

责任者: 张 燕著

    
    兴庆宫位于西安市区东南部咸宁路北侧。兴庆宫是唐代三大宫殿之一,原为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与兄弟五人在隆庆坊的藩第。开元三年(715年)始建,因位于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之南,故称“南内”。开元十四年(726年)又合并周围的邸宅,重加扩建,占地约134.4万平方米。开元十六年唐玄宗移至兴庆宫听政,又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宫邸。主要建筑有兴庆殿、南熏殿、长庆殿、大同殿、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沉香亭、龙池等,它的正门是西墙北部的兴庆门,正殿名兴庆殿。宫内的建筑布局并不对称排列,而是错落有致地布列于龙池周围,别具风格。

    勤政务本楼这座高楼下临通东郭城春明门的大街,每年八月初五唐玄宗生日,都要在楼上举行盛大宴会,并在楼前演出鱼龙百戏,称作“千秋节”。这时春明门大街上总有许多人围观,正如诗人张祜所说:“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23)“赵解愁”是当时一位著名的杂技表演者。以《倾杯乐》相伴的“马舞”场面非常壮观,相传当时曾“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24)这些马“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奏乐开始后,舞马“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乐工数人,立左右前后,皆衣淡黄衫,文玉带”。(25)近年出土的“舞马衔杯纹银壶”上的浮雕式骏马,后腿半蹲,前腿斜向前立,马尾鼓起,颈上绸带飘扬,正表现了舞马的生动形象。

    郑嵎曾在《津阳门》诗中概括千秋节盛大的场面说:“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都卢寻橦诚龌龊,公孙剑伎方神奇。马知舞彻下床榻,人惜曲终更羽衣。”诗下原注:“上始以诞圣日为千秋节,每大酺会,必于勤政楼下使华夷纵观。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又设连榻,令马舞其上。马衣纨绮而被铃铎,骧首奋鬣,举趾翘尾,变态动容,皆中音律。又令宫妓梳九骑仙髻,衣孔雀翠衣,佩七宝璎珞,为《霓裳羽衣》之类。曲终,珠翠可扫。”不仅场面宏大,而且奢侈豪华达于极点。

    由于兴庆宫西侧的坊里中住着唐玄宗的几个兄弟,因而他结合《诗经·常棣》中“常棣之花,鄂不(府)*(左韦右华)*(左韦右华)(wei伟)。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些句子,将在勤政务本楼西北新修的一座相连而面西的楼称为“花萼相辉楼”。“常棣”即棠棣,乔木,花数朵聚为一簇。“鄂”即花萼。“不”,借作“柎”,指花蒂。“*(左韦右华)*(左韦右华)”,形容花色鲜明的样子。

    兴庆宫中部一汪碧水,名叫龙池、九龙池或兴庆池。它最初由地下水溢出汇集而成,后来引龙首渠水灌入,面积更加扩大。“缘堤夏搢萦不散,冒水新荷卷复披。帐殿疑从画里出,楼船直在镜中移。”(26)它的岸上嫩竹茂密,出水新荷在微风中摆动。倒映水中的殿台楼阁,如图画一般。波平水静,高大的楼船就像是在镜子上移动。

    龙池东是著名的沉香亭,唐玄宗开元年间传来长安的几色牡丹花,便种在沉香亭前。后来玄宗还曾带着杨贵妃来这里赏花,并亲自吹笛,让乐工李龟年演唱了诗人李白当场所写赞美贵妃的《清平调词》。(27)

    唐代以后兴庆宫遭到破坏。宋时楼台亭阁湮灭尽净。金代有所修缮,为游宴场所。清初兴庆宫池水干涸,仅留下起伏的湖岸、逶迤的渠道和勤政、花萼两楼遗迹。1949年后,经系统勘查发掘,将兴庆宫旧址部分辟为兴庆公园,采用自然式布局,以龙池(兴庆湖)为主景,并重建了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沉香亭等仿唐建筑。现如今在碧波荡漾的湖水四周,花木丛翠,回廊曲桥,花萼相辉楼、南薰殿、长庆轩等碧瓦红柱的古典式建筑交相辉映;沉香亭前,春日牡丹争奇斗艳,颇有些唐时景象,成为西安市区最美丽的风景。

    为了便于皇家在大明宫与兴庆宫之间往来,以及前往城东南角的芙蓉园游乐,唐玄宗开元年间先沿东城墙内侧修了一道新的城墙,形成从大明宫到兴庆宫的夹城。后来又修了从兴庆宫到芙蓉园的夹城。这之后就如史书上说的:“人主往来两宫,人莫知之。”夹城又名复道或阁道,当其经过东城上的通化、春明、延兴三座城门时,由特设的磴道从城楼上越过,与城下行人,互不相干。王维便曾于一个春日,陪同玄宗从大明宫出发经夹城前往兴庆宫,他在诗中写道:“銮舆迥出仙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28)他正是在从夹城登上城楼时,才看到这些景色的。夹城中非常宽敞,据实际探测,新修的夹城墙位于东郭城西23米处,从今西安东郊的胡家庙北开始,向南与东郭城墙基平行,一直延伸到新开门村北部,长8公里左右。它的长度和墙基夯土面的宽度、深度,都与东郭城基本一致。说明它的高度也应该与郭城相仿。“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29);诗句既反映了夹城联系芙蓉园与皇宫的作用,也表明了皇帝经常在鼓乐仪仗的簇拥下,在宽敞的夹城复道中往来的情景。

出处:古都西安·长安与丝绸之路/张 燕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