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经由丝路东西方文明互相渗透、融合而留给西安的遗存

责任者: 张 燕著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此碑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现存于西安碑林。

    景教是大秦(罗马东部)基督教中的一个流派,它的创始人聂斯脱里由于教派之争,在公元435年被罗马东部皇帝驱逐出境。这一教派便传至波斯,并伴随着波斯与中国的频繁交往,经由丝绸之路传入长安。贞观十二年(638年),在长安义宁坊修建了景教寺院园(65)。这是现在所知长安最早的基督教寺院。

    由于景教是由波斯人传来的,因而当时很长时期中人们都认为这是波斯的宗教,而称其为波斯寺。直到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唐王朝才明令改名为“大秦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详细记载了这一宗教传入中国的经过,来中国传教者的简历以及他们的活动等。在景教碑的下端刻有一段古代叙利亚文字,这是西安一带唯一的一件有古叙利亚文字并保存希腊纪元的出土文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西安唐墓大量出土的载丝绸三彩骆驼,用生动的造型艺术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繁忙景象。杜甫的“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的确不愧为写实之笔。

    1954年,西安南郊嘉里村唐代裴氏小娘子墓曾出土黑人陶俑一件。陶俑高15厘米,仅穿一件短裤,头发黑色而卷曲,隆乳鼓腹,左臂自然下垂,右手握拳置于右腹前,唇红眼白,嘴唇较厚。除短裤部分外,全身皮肤都是纯黑色。这是一个“典型的非洲黑人的形象”(66)。说明遥远的非洲在当时曾有人前来长安,这无疑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它同样生动地表明了唐代长安的确是各地人民所向往的城市之一。

    1983年11月,西安西郊出土唐代佛教密宗绢质经咒(佛教祈福的经文和咒语)一方,长宽各26.5厘米,中间画坐于莲座上的八臂菩萨像一幅,肥胖而逗人喜爱。左下方有头戴幞头,身穿长袍合十跪地的一个人,上侧书“弟子焦铁头一心供养”几个汉字。四周除另有“一切佛心咒”等少数汉字外,满布用古梵文书写的经文和咒语。像焦铁头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死后在臂环中置有用梵文书写的经咒,不仅表明印度佛教在长安的流行,也表明了当时印度文化在长安的巨大影响。

    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大量唐代器皿和钱币中,除波斯库思老二世银币、罗马东部希拉克略金币外,还有琉璃碗一只。出土时碗上便有唐人墨书“琉璃碗”三字。“琉璃”古代又写作“流离”或“瑠璃”,是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体。唐人颜师古在注解《汉书·西域传》中的“流离”时引《魏略》说:“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隋书·何稠传》又说:“稠博览古图,多识旧物……时中国久绝瑠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稠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可知大秦人制作琉璃的技术,后来传到了中国。西安出土的这只琉璃碗,若不是直接从罗马东部运来的,便应是中国工匠们学习外来技术烧制而成的。

出处:古都西安·长安与丝绸之路/张 燕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