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二度繁荣
责任者: 张 燕著
随着中国进入鼎盛的唐代,古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了中国统治者的关注。为了重新打通这条商路,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新修了唐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并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支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这样一来丝绸之路的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人们在青海一带发现的波斯银币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多的,这证明青海也随着丝路的发展成为与河西走廊同等重要的地区,加上这一时期罗马东部帝国、波斯(7世纪中叶,后阿拉伯帝国取代了波斯的中亚霸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
与汉朝时期的丝路不同,唐控制了丝路上的西域和中亚的一些地区,并建立了稳定而有效的统治秩序。西域小国林立的历史基本解除,这样一来丝绸之路显得更为畅通。不仅是阿拉伯的商人,印度也开始成为丝路东段上重要的一分子。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也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们也逐渐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一时间唐朝人在文化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丝路商贸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大大激发了唐人的消费欲望,因为商贸往来首先带给人们的是物质(包括钱财等)上的富足,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次是不同的商品来源地域带给人们的精神差异的影响。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这一切都成了唐人尤其是唐时朱门大户的消费对象与消费时尚。相对而言,唐人的财力、物力要比其他一些朝代强得多,因此他们本身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追求超级消费,而丝路商贸活动的发达无非是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而已。理所当然的就有许许多多的人竭力屯奇居异,有钱人不仅购置奇珍异宝,而且还尽可能在家里蓄养宠物、奴伎。帝王皇族带头,豪绅阔户效之,庶民百姓也以把玩异域奇物为能。美国学者谢弗指出:“7世纪(中国)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地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
受到这条复兴了的贸易路线巨大影响的国家还有日本。8世纪日本遣唐使节带来了很多西域文物到日本首都奈良。这些宝贵古代文物如今还在奈良正仓院保存着。所以,奈良正仓院被称为丝绸之路的终点。日本最大的宗教佛教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1988年奈良县政府在奈良市举行大规模的丝绸之路博览会。日本最大的电视台NHK曾从中国到欧洲以实地拍摄方式制作丝绸之路节目。
唐朝护卫丝绸之路畅通的将领和诗人
高仙芝(?—755年),高丽人;
封常清(?—755年),今山西临猗人;
杜环,今陕西西安人;
岑参(715—770年),今河南南阳人;
747年,吐蕃人控制了小勃律(今巴基斯坦的吉尔吉特),阻断了唐朝同印度的交通。因此,唐玄宗命安西(当时的安西都护府设在龟兹即今新疆库车县一带)副都护高仙芝、镇将封常清等进攻小勃律。当年春,高仙芝、封常清等率骑兵和步兵共一万人,从龟兹开始远征,经今阿克苏市、巴楚县、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等,一举攻破了小勃律,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被迫投降。公元749年,岑参以录事参军的身份给已升为安西四镇(指焉耆、龟兹、于阗、疏勒)节度使(最高长官)的高仙芝当幕府书记,第一次来到西域。
751年,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率唐军在塔拉斯城即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与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大战,唐军战死、被俘人员多达7万余人,只有几千人随高仙芝突围东撤至龟兹。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塔拉斯之战”。从此,唐朝的军事势力撤出了帕米尔以西地区,中亚大部皆归大食帝国所属,伊斯兰教从而在这一地区获得长足发展。
“塔拉斯之战”以后,高仙芝被调任为武威太守和河西节度使,岑参也随调到高仙芝幕府下,高仙芝的属从杜环作为俘虏被大食带到今阿拉伯半岛。10年后,杜环经印度洋回到了故乡,并将旅行见闻整理成《经行记》一书。此书今已无存,个别片段请参见其族世间叔、唐代著名理财家杜佑的《通典》(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中有关内容。
754年,岑参又以大理评事的身份给新的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当安西、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节度判官,第二次来到西域,被提升为伊西、北庭节度副使。初住庭州,后来一直住在轮台(今乌鲁木齐市红山附近)。
755年,贵妃的义子即管辖今河北、山西、辽宁一带的节度使安禄山率兵15万叛乱(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从此开始)。同年,高仙芝、封常清等率军从长安出发,东进征讨安禄山。不久,高仙芝、封常清等败至今陕西潼关县,因被人诬告,高仙芝、封常清均被唐玄宗处死。
756年7月,唐肃宗即位,12月,岑参被调回长安。岑参是唐朝最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边塞诗歌气势豪迈,色彩浓烈,并被杜确编纂为《岑嘉州诗集》。
① 《册府元龟》卷十四
② 《唐两京城坊考》卷四
③ 杜甫:《忆昔》
④ 《新唐书·地理志》
⑤ 《朝野佥载》卷三
⑥ 《旧唐书·杨贵妃传》
⑦ 《旧唐书·五行志》
⑧ 《新唐书·百官志》
⑨ 《唐国史补》卷下
⑩ 见《太平广记·杜子春》
(11) 见《太平广记》引《乾*子》
(12) 见《太平广记》引《乾*子》
(13) 《旧唐书·敬宗本纪》
(14) 见《太平广记》引《任氏传》
(15) 见《旧唐书·杨贵妃传》。《杨太真外传》记载此事作“广宁公主”。
(16) 见《太平广记》引《原化记》
(17) 《太平广记》引《乾*子》
(18) 见《太平广记》引《广异记》
(19) 见《旧唐书·德宗本纪》,及同书《卢杞传》
(20) 《旧唐书·音乐志》
(21) 《旧唐书·音乐志》
(22) 《新唐书·礼乐志》
(23) 张祜:《千秋乐》
(24) 《新唐书·礼乐志》
(25) 《明皇杂录》
(26) 刘宪:《兴庆池侍宴应制》
(27) 武伯纶、武复兴:《西安史话》
(28)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29) 杜甫:《乐游园歌》
(30) 引自清光绪九年编《麟游县志》
(31) 《贾氏谈录》
(32) 卢象:《驾幸温泉》
(33) 见《明皇杂录》
(34) 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35) 吴融:《华清宫》其一
(36) 章碣:《曲江》
(37) 徐凝:《牡丹》
(38) 《唐语林》卷七
(39) 《唐摭言》卷一
(40) 唐彦谦:《曲江春望》
(41) 杜甫:《秋兴八首》其六
(42) 王昌龄:《从军行》其六
(43) 王昌龄:《从军行》其七
(44)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45) 元稹:《西凉伎》
(46) 伊藤义教授:《西安出土汉婆合璧墓志婆文语言学的试译》,《考古学报》1964年第二期
(47) 《旧唐书·李元谅传》
(48) 详见武伯纶:《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49) 《旧唐书·天竺传》
(50) 《新唐书·摩揭它传》
(51) 《高僧传》
(52) 《杨太真外传》
(53) 《旧唐书·音乐志》
(54) 《旧唐书·音乐志》
(55) 《杨太真外传》注引《逸史》
(56) 《杨太真外传》
(57) 白居易:《胡旋女》
(58) 欧阳予倩主编:《唐代舞蹈》
(59) 李白:《观胡人吹笛》
(60) 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
(61)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59页
(62) 浙江图书馆丛书中之《西使记地理考证》
(63) 《旧唐书·高宗本纪》
(64) 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合写之《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7期
(65) 武伯纶:《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66) 杜葆仁:《从西安唐墓出土的非洲黑人陶俑谈起》,《文物》1979年第6期
出处:古都西安·长安与丝绸之路/张 燕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