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一体化发展旅游的空间和要解决的问题
责任者: 张 燕著
1.两地历史文化旅游发展不平衡
从客观上讲,天水的旅游还处在初级阶段,文物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旅游主导产品还未形成规模。而关中地区文物旅游主体框架已经形成,文物旅游在文化产业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及提高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已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天水文物旅游在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及综合竞争力方面,与关中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不到位,联合打造品牌不够
西安、宝鸡、天水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伏羲、炎帝、黄帝三皇主要活动地区,天水缺乏对这类文物旅游产品的整体包装和宣传。在整合文化资源,联手做三皇故里文章,形成系列组团结构,以寻求文物旅游的突破发展等方面还需努力。
3.二者区域合作深度不够
关中天水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文化空间既宽广又深厚,既一脉相承又具地方特色。但受跨省分区领导、交通不畅等条件制约,天水和关中文化交流不够经常,旅游协作不够紧密,产业配套比较缺乏。两方尚未有效整合资源,共铸旅游品牌,打造协调互补的旅游线路。比如:天水是秦人发祥地,有张家川马家原墓地、麦积区放马滩遗址、秦亭、邽县、冀县故城以及毗邻地区礼县大堡子山秦人西垂陵园。关中则是秦人崛起之地。旅游者只从享誉全球的兵马俑看到了一种文化的结果,并不了解天水早期秦文化是其源头。
4.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
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和科研成果转化不够;文化遗产与其他产业互动不明显;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完善。
5.缺乏大文物旅游的观念
关中天水经济区内,没有一个连线板块式发展的大文物观念。应当通过合理配置、整合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唯一性与互补性、独立性与关联性和谐统一的旅游景点,形成陕甘互动的文物旅游大格局,使其具有一大批有着无可替代的资源优势,衍生出极具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这对经济区的科学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6.天水旅游区推荐的旅游路线缺乏精品产品、缺乏文脉的一致性。现有的“石窟走廊线”、“寻根访祖线”、“三国古战场旅游线”内容趋同,让游客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丧失趣味性。
出处:古都西安·长安与丝绸之路/张 燕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