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资料>三秦史话>关中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贵妃冢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从咸阳沿西宝北路乘车西行不远,在马嵬坡公路旁边,有一座不大的墓园。1200多年前,在这儿演出了一幕唐代的宫廷悲剧,这部悲剧的主角杨贵妃即葬在这里,所以命名为“杨贵妃墓”。
    杨贵妃以其地位和影响,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所以山西、陕西、四川三省的文人学者常著文考证杨贵妃家籍。其实杨贵妃本名玉环,718年生于山西永济,小时候一度寄养在四川叔父家,但祖籍却是弘农华阴(今渭南市华阴)。她天资聪秀,懂音律,又善歌舞,16岁被册为玄宗十八子寿王瑁的妃子。玄宗见了后竟被她的美丽所倾倒,惊为天仙,想占有她。于是先令她出寿王府为女道士太真,五年后密召入宫,六十多岁的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从此“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杨玉环一人得宠,杨家人鸡犬升天。不但她的父亲被追封为齐国公,她的母亲及三个姐姐均被封为某国夫人,就连她的堂兄也被赐名国忠,加封右丞相。然而乐极生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756年,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玄宗君臣仓惶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时,大将军陈玄礼发动兵谏,杀死杨国忠,逼玄宗赐杨贵妃自尽,时年杨贵妃38岁。大诗人白居易以此写成不朽长诗《长恨歌》,后人纷纷撰写多种笔记小说,以至演为戏曲《长生殿》、《贵妃醉酒》等,更使贵妃名扬中外,马嵬坡也成为名胜之地。
    据文献记载,玄宗在战乱后回到长安,愈加思念宠妃玉环,命宫监查寻贵妃墓地。但因当时匆忙埋葬,无法找到。只查到因异香扑鼻而被一驿卒保存下来的一只香靴和罗袜,于是用重金收买后埋葬,建冢立碑,就成为今天的墓地。在墓地碑廊上,刻有“怨粉愁香委路歧,只有罗袜使人悲”的诗句。
    今贵妃墓园前置青石台阶。拾级而上,精巧的大门门楼上悬“唐杨氏贵妃之墓”横匾,是民国时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亲题。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建筑的献殿,殿后为3000平方米的庭院。院中便是高三米的半球形墓冢,前有一题“杨贵妃之墓”碑楼。墓东、西、北三面砖围墙上建有回廊,上嵌有历代名人题咏的石碑50多通。沿墓后台阶而上是一高丘,其东西两端各建一座轩亭。1989年,又在两亭之北树立一尊高4米的汉白玉杨贵妃全身立体雕像,供游人摄影留念。
    贵妃墓有一奇特之处,即全部坟堆以砖包砌。传说贵妃墓土有美容养颜的奇效,许多妇女及游人竟相从坟上取土带回,为使坟墓免遭毁没,只好用青砖包得严严实实。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