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彦博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温彦博(573—637年),字大临,太原祁人。其祖裕,为魏太中大夫。父君攸(一作悠),隋三原令、泗州司马,唐赠魏州刺史。兄大雅(字彦弘),弟大有(字彦将),皆有名气。依其名序,应为名大临,字彦博,以字行世。
隋开皇中,温彦博以高第值内史省。内史侍郎薛道衡牢笼才士,待之优厚。起授通事舍人(一作太子舍人),大业中,以亲丧去官。炀帝曾问罪三韩,这时礼部尚书杨玄感、兵部侍郎斛斯政出奔高丽,又以温彦博为东北道招慰大使,前往安抚。
唐高祖太原起兵后,以温彦博为使持节、幽州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食邑2000户。后又召为中书舍人,迁官侍郎。当时高丽国贡献方物,唐高祖想拒而不纳,温彦博坚持认为不可拒绝,才正式收受下来。
后来突厥侵扰北方,“甘泉照边烽之火,云中列左贤之阵”,边疆危机十分严重。高祖于是派他为并州道行军长史。太谷一战失败后,他被突厥人抓住,并流放到苦寒地方。贞观初,才被遣返,授雍州治中,不久又授检校吏部侍郎。因不善弹压众人,迁为中书侍郎。后以本官行太子右庶子,迁御史大夫,仍任检校中书侍郎,旋迁为中书令。温彦博奉命“出总纠察,入专机管”。不久授检校左卫大将军,余如故。进封虞国公,食邑3000户,其地位在副相之上。后又授尚书右仆射。在他执政期间,“违规矩,枉寻尺,光其家而弗为;利社稷,安亿兆,危其身而无悔”,“富辞令而绝毁誉,杜私交而笃久要”,一心为公。
温彦博善于辞令,每问四方风俗,都能一一对答。家中穷无正寝,太宗命有司为之建筑。
贞观十一年(637年)二月,唐太宗驾幸东都洛阳宫,温彦博不幸身染风疾。太宗遣中使往返于路,携诏慰问。六月四日,他死于旌善里第,享年64岁。太宗即以其日举哀于丧次,百僚陪列,莫不流涕。并诏命民部尚书营国公唐俭、工部侍郎卢义恭护丧,行中书侍郎杜正纶吊唁,遣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安葬。谥号“恭公”。又诏有关部门立碑纪德,给茔地于昭陵之侧,并给东园秘器,赙赠2000段,丧葬所须,并令官给。
温彦博有子温振,为太子舍人;温挺,尚千金公主,官延州刺史。曾孙曦,尚凉园长公主。兄弟侄孙,皆一门显贵。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