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恭仁
责任者: 张世民主编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一日,被称为“仪轨当世,模楷缙绅”的一代宗臣杨恭仁逝世。他死于长安安定里第,葬于礼泉昭陵脚下。享年72岁。谥号为“孝”。
恭仁初名纶,后改名温,字恭仁,以字行世。曾祖定,为魏新兴、燕门太守,光禄大夫;祖绍,大将军,傥城信公;父弘,隋雍州牧、司徒、观德王;其弟师道,官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子思训袭爵。《新唐书》载:“自武德后,恭仁兄弟名位益盛,又以武后外家尊宠,凡尚主者三人,女为王妃五人,赠皇后一人,三品以上者二十余人。”可谓名门望族。
杨恭仁在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便以功臣之子赐爵武阳县开国公,不久授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元年(581年),进封成安郡开国公,后授左宗卫车骑将军。文帝仁寿三年(603年),除官甘州刺史。当年,征授正少卿。炀帝时,迁工部侍郎,又徙吏部侍郎。大约在大业九年(613年),授谒者大夫。十年(614年),杨玄感叛乱,他率兵平叛有功,迁至阌乡,为正义大夫。十一年出任辽东道行军总管,破灭高丽军队约三万人,拜银青光禄大夫。出征归来,授河南道黜陟大使,并随炀帝巡幸江都。一度被权臣宇文化及迫害,于是在魏州起义投唐,被拜为上柱国,仍袭爵观国公。
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除为黄门侍郎。十月,迁官纳言。三年(620年),改授郎中。此时,唐王朝的势力有待发展,西域一带小国尚未归从,他又被授予河西道安抚大使职务,检校凉州总管,主持开拓丝绸之路、消除西行障碍的工作。当时凡辖区内刺史以下的官员,他都可以便宜行事,随时递补,权力是非常显赫的。李轨割据凉州,不肯归顺,也被他平定了。从此,远方的少数民族前来纳贡,唐朝影响不断向外扩大。武德六年(623年)四月,拜官吏部尚书,不久授右卫大将军、鼓旗军将,领导京城以西六十余府。九年(626年),拜雍州牧。
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命他检校左领军大将军事。此时他希望“功成身退,义叶天道”。经过反复陈请,唐政府赐以优闲,允许他像列侯一样入朝,并可特进。八年(634年),杨恭仁出任河北道大使。抵任之后,他果断地“表贤良,退贪猾”,“黜陟之美,为当时第一。”不久,升任使持节、都督洛怀郑汝四州诸军事、洛州刺史。稍后,再次因病求退。
杨恭仁一生“内安社稷,外抚要荒”,在唐初对内对外的政治活动中占有一席之位。他死后皇帝赠帛1000段,并给东园秘器,“凶事资须,悉勅所司供给”,也就不难理解了。
出处:三秦史话-咸阳史略/张世民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