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地方人物>院士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侯洵

院士类别: 科学院院士


              闪亮的光于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
                                    ●王百战
    “我觉得我只是一个光子,一个光子,眼睛是绝对看不到的。就是几百个光子,眼睛也 看不到。只有大量的光子聚集起来,才能成为明亮的光源……”这是那年在中科院西安分院 举行的欢送全国先进工作者、西安光机所所长侯洵赴京参加“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表彰大 会”会议上侯洵倾吐的心声。
                    初试锋芒二十七
    “渭水钓贤才,咸都涌风流”。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上,咸阳闪烁过灿烂的光辉 ,哺育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华夏英杰。出生于这块沃土上的我国著名光电学家、中国科学院院 士侯洵,就是其中之一。
    侯洵195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西北大学,被分配到中科院西安原子能所。该所后归人西 安光机所,侯洵一直在此工作至今。40年来,他在光电子学研究领域披荆斩棘,为国家做出 了重大贡献。
    为了粉碎霸权主义者挥舞原子弹企图吞并世界的阴谋,60年代初我国就已开始了原子弹 的研究工作。为了使那一瞬间的闪光能千古永存并公诸于世界,就必须有一种能够迅速拍摄 当时状态的高速摄影机,这一任务下达给了西安光机所,当时年仅27岁的侯洵加人了攻关队 伍。夜以继日,官衣吁食,在不长的时间内,他和同事一起研制出了克尔盒高速摄影机,在 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拍摄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火球状态照片,成为极其珍贵的历史资 料。每当看到这些,有哪一位炎黄子孙不为祖国的强大而扬眉吐气、欢欣鼓舞呢?
                    敢与外强争高下
    俟询,说话纤声细语,举止文质彬彬,眼镜后面总是闪烁着两朵黑色的智慧火焰。就是 这位貌似文弱书生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却常敢与外强争高下。
    我国在光电子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较一些发达国家在试验技术、仪器设备等方面还 有比较大的差距。为了满足国防尖端科技和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需要,广大光电子学科技工 作者向世界先进水平奋起直追。继参与完成克尔盒高速摄影机之后,侯洵又设计出了楔形和 双楔形克尔盒,从有关设计和计算的考虑及全开电压公式的推导来看,都比国外文献的报道 早两年。
    基础研究的发展,必将对变像管高速摄影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1979年,侯洵被派往英国进修。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他和两个同事有针对性地如饥似渴地 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利用这里的先进设备,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特 别适用于红外高速摄影变像管的低面电阻高红外响应阴极——新型钯一银一氧一铭光电阴极 ,并对其面电阻与工艺过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搞清了前人结果相互矛盾的原因。
    回国后,为了迅速攻克国内重要科研项目中的技术难点,侯洵几次迎难而上,一次一次 地打破了国外对我的技术封锁。1982年,他领导并直接参加了BWS-5K变像管皮秒扫描相机的 研制工作,开始向10^-12秒级时间分辨率冲刺。这就是要把时间放大到亿万倍,使人们以万 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分辨能力来观察、记录、分析物体运动变化的现象。他率领全组同志奋力 攻关,运用在英国进修期间学到的技术,解决了研究中的不少难题。经过两年努力,终于使 这种相机问世,填补了我国高速摄影技术的空白。
    皮秒变像管的禁区被打破了,BWS-5K变像管扫描相机在联邦德国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激光 与光电子学会议上展出后,引起了国际同行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浓厚兴趣。尽管如此,侯洵仍 然认为打破皮秒变像管禁区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它只是我们攀登光电子学高峰的阶梯。
    为了测量地下核爆炸时r射线的时空强度分布,需要一种使用变像管扫描高速摄影机的 测试系统,该系统的制造难度大、技术新、任务紧,巴黎统筹委员会将此类产品列为对我国 禁运的设备。面对外国的封锁,侯洵毫不示弱,从总体方案的论证到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难关 ,他都亲自参加,并同有关部门协作,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和大家将整机安装在现场使 用,并且一次获得成功。该相机首次在核测试现场使用,记录快中子信号,可获得九根条纹 信号,为新的测试方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该成果鉴定书上记录道:“该机作为在地下核试 验中作探测记录仪器,可代替几十台进口示波器,能节省外汇上百万美元……”该机的问世 ,又一次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让那些说中国人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先生们在事实面前 折服了。
                    心中时刻装着祖国
    “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有祖国”。为了祖国的光电子事业,侯洵认为,无论是研 制哪一种高速摄影机,都应当先考虑到国家之急需,加快研究,力争为国家的科学事业、经 济建设、高技术发展和国防建设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才在开拓我 国光电技术和高速摄影技术方面屡屡创新,先后主持和参与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观测记录 导弹红外尾流仪用变像管,国内第一支砷化镓反射式光电阴极和地对空夜视仪用磁聚焦四级 串联像增强器等。他在国内首先采用的转移阴极及热锢封技术,提出的微通道板氢还原新工 艺,为发展我国的光电子事业谱写出了新篇章。
    鲁迅曾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侯洵和同事所取得的成就。使我国无论在光机 式方面还是在光电子的高速摄影研究方面都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对此,侯洵并没有满足, 他说:“我国的高速摄影技术,在国际上已领先的要保持,没领先的要争取。”所以,他在 任所长期间依然钟情于科学研究,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X光的皮秒分幅技术”、“红外交 像管扫描相机”等新课题的攻关,取得了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成果。至此可以说,他所主持 、参与的多种变像管高速摄影机的研制工作,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 还将我国高速摄影的时间分辨率从微秒(10^-6秒)提高到皮秒(10^-12秒),使我国从此 拥有了可以研究各种超快现象的手段。
    为了加快我国飞秒激光技术与超快现象研究的步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19 88年起,侯洵在建议、申请、组织筹建“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又构筑出 一个对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飞秒激光技术与超快过程研究”的蓝图。在他的 多方努力下,这一蓝图很快被列为国家“八五”“攀登计划’项目。在项目实施中,作为首 席专家的侯洵除了承担其中的有关课题外,还组织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植物所 、化学所、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6个研究所、6所大学从事超短激光脉冲的 产生与测量及超快现象研究的主要人员进行联合攻关。经4年多的潜心努力,取得了多项具 有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学术上有多项创新,为我国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研究 和基础性学科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手段,推进了我国飞秒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为国内科 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侯洵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为国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受到了我国著名原子 能专家王涂昌、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等教授的赞扬和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1984年他被国家 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5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代国 防试验中的动态观测及测量技术”项目的个人获奖者,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老骥虽失青壮时,不用扬鞭自奋蹄”。如今侯院士虽到了霜叶红似火的年龄,但他雄 风犹在,在培养年轻一代的同时,还和另一院士一起率领精兵强将向着国家“九五”“攀登 计划”预选项目——“强场激光物理和飞秒超快过程研究”——发起强攻。他这颗闪亮的光 子在攀登新的科学高峰的征程中和无数个光子齐心合力而发出的耀眼的光芒,将使神州更加 辉煌,世界更加明亮。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