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分牛故事”
老农分牛
牛是古印度的神物。在那时,牛的地位非常崇高,即使它发起疯来,横冲直撞,踏坏了庄稼,伤了人,人们也不敢把它怎么样。谁要是杀掉牛,那可是犯了极大的罪过,要受到处罚的。因为这种风俗,印度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分牛故事。
话说,有一个养牛的老人,他有三个儿子。他吩咐,在他去世后,将他的牛分给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得总数的1/2,儿子得总数的1/3,小儿子得总数的1/9。一年后,老人去世了,三个儿子在分配遗产的时候犯了难,因为老人留下了17头牛,17头牛要怎么分出1/2,1/3,1/9呢?难道要杀牛按比例分肉吗?这可不行。
后来,一位牵着牛的老农路过他们家,听到三兄弟在长吁短叹,就问是怎么回事。三人把事情告诉了他。老农听后,笑说:“这事儿简单。我把这头牛借给你们分,分好后把牛还我就行了。”
三兄弟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按照老农的方法去做,结果发现,父亲留下的17头牛加上老农的1头牛,总共是18头牛。老大得总数的1/2,就是9头牛;老二得总数的1/3,就是6头牛;老三得总数的1/9,就是2头牛。这18头牛分走了17头,还剩下1头,正好可以还给老农。
依葫芦画瓢
听完故事后,主管茅塞顿开:当总数没法直接按比例分配的时候,老农加一头牛就可以解决问题,那这次我把自己的车加上,应该也能解决问题吧。
果不其然,加上主管的车后,公司里可以分配的车总数变为12辆。其中,给甲队奖励总数的1/2,那甲队可以得到6辆;给乙队奖励总数的1/4,那乙队可以得到3辆,给丙队奖励总数的1/6,那丙队可以得到2辆。三队总共分去了11辆车,刚好把公司发的车分完,剩下的当然就是主管自己的那辆车。
分车横生波折
今年六月,东门公司在对第二季度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销售量节节上升,决定又拿出11辆车对三个销售团队进行奖励。主管表示无压力——如果总数还是没法按比例分配,那就按照老规矩,把自己的车加进去再分配呗,这多简单呀。
分车这天,主管下班回到家,很不高兴,因为他的车差点儿搭了进去!
原来,这次公司奖励的车辆总数没变,还是11辆。不过,因为这个季度乙队的销售量特别好,所以分配比例有了一些调整:甲队得1/2,乙队得1/3,丙队得1/6。
主管没细想,只觉得11辆车还是没法按比例直接分,便按照去年的办法,把自己的爱车加进去一起分。谁知,按比例分下来:甲队得6辆车,乙队得4辆车,丙队得2辆车,共分去了12辆车。可公司只奖11辆车,那怎么办?好在甲队的销售队长通情达理,说我们队总是得第一,荣誉最重要,分车多少是其次,把主管的车还给他吧。
分牛的道理
为什么主管两次分车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呢?我们先看看分牛故事里是怎么算的。
老人规定三个儿子分别得17头牛的1/2,1/3,1/9,也就是要他们按这个比例去分配。学过最小公倍数的你们肯定知道1/2,1/3,1/9,这三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18。用18分别跟这几个分数相乘,可以得到9,6,2。因为9+6+2正好等于17,所以三兄弟只要按照老大分9头牛、老二分6头牛、老三分2头牛去分配,就可以按照老人规定的比例把这17头牛分完。
那老农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借牛给他们呢?因为老农自己虽然清楚18是三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但考虑到三兄弟不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与其费口舌跟他们解释数学知识,不如直接借牛给他们分。因为1/2+1/3+1/9=1/18,显然遗嘱所规定的分配,实际上是在分配18份中的17份。老农借出一头牛后,三兄弟就有18头牛了,完全可以直接按照遗嘱规定进行分配。
再看看主管两次分车的情况:
第一次分车:
1/2+1/4+1/6=6/12+3/12+2/12=11/12
1/2+1/3+1/6=6/12+4/12+2/12=12/12
第二次分车:
显然,第一次分车是对12辆车里的11辆进行分配,而第二次分车是对12辆车里的12辆进行分配。这下,你知道为什么两次分车的结果会截然不同了吧?
尹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