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一 红岩精神的内涵探析

马新发 雷莹


  所谓内涵,必然是反映了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红岩精神的本质属性在哪里呢?红岩精神的独特的质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必然要回到这一精神产生的深厚土壤和时代背景中去寻找。
  (一)红岩精神是在特定时空中产生的革命精神
  红岩精神的产生有它深刻的时代背景。当时世界范围内因正进行旷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动荡不安,而遭受近百年屈辱的中国民众已经觉醒,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吞我国大好河山,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激起了全国民众的爱国义愤,中华民族英勇地进行了殊死斗争。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建立了工农武装,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并在根据地建立了人民政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周恩来率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邓颖超等,于1939年1月13日在重庆建立了中共南方局,作为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派出机构,周恩来任书记。中共南方局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在国统区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国统区斗争的战略、策略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理论。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及广大革命志士,在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下,信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崇高信念,在国民党这个大染缸里保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犹如寒冬腊梅,八月风荷。他们以临险不惧、临危受命、临难不苟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生一日则尽一日之赤心”的不畏艰险的奋斗开拓精神,以巨大的人格魅力、真诚的交友之道和海纳百川、和衷共济的胸怀,将国统区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从而为近代中国革命历史熔铸了不朽的丰碑——千秋红岩魂。概言之,红岩精神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抗日大后方的实际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融汇、再现和升华。她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独立、繁荣与富强,用无私的青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忠诚之心和奉献之魂;她是这群民族的脊梁以“筚路蓝缕”的开拓进取之势,脚踏实地的求真务实步履,团结大众的瀚海情怀,在天地间铸就的浩然正气。由此可见,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赋予了红岩精神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涵。那么,红岩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红岩精神是产生于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这一独特的环境之中。在这里,没有“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这样发自人民内心的歌声,有的只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靡靡之音,只是灯红酒绿,尔虞我诈。在这里,红岩村的共产党人,不仅要与外界的敌人作战,还要与内在的敌人——思想意识作战。最终,他们战胜了自我,谱写了又一曲“出污泥而不染”的战歌,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其次,作为战时的陪都,重庆汇集了方方面面的人,既有革命者,也有投机家,还有观望者,甚至反革命。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怎样把这些方方面面的人聚集在爱国抗日进步的大旗之下,让“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课题。而红岩村的共产党人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始终高举抗日与民主两面大旗,团结了千千万万同盟者,发展壮大了进步力量,孤立了反共顽固势力,维系了国共合作,把抗战坚持了下来,并为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第二条战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切若不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一往无前的气魄”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其三,作为国民党统治区的重庆,不仅有抗日的力量,也有反共的势力。国民党顽固派更是对共产党人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他们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对红岩村的共产党人也蠢蠢欲动,暗里盯梢,明里捣乱,形势变得非常危急。在此关头,红岩村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毫无惧色,他们拍案而起,向全中国、全世界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阴谋。周恩来以极其悲愤的心情,为“皖南事变”的死难烈士题写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挽词,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滔天罪行。虽然,他们也知道反动派迟早会下毒手,但是,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只要还活着,就要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到底。所有一切,充分展现了在这一特定时空的共产党人威武不屈的忠贞和对革命理想矢志不移的坚定,展现了共产党人对国家、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博大的爱和无限的忠诚。
  所以,红岩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同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的延伸和体现,与此同时,它更是这些精神在一个特定时空中的充分凝结和升华,这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节,海纳百川的气度,一往无前的气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威武不屈的忠贞和对国家、党、人民和同志的忠诚”。这就是红岩精神之所以能够在精神之林中卓然而立的独特的质。红岩精神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是红岩精神的首要之义。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①当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在中华民族的存亡危急关头,爱国主要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救亡图存,拯救中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目的是要完全征服中国,他们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实在是罄竹难书。重庆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日本飞机对重庆的狂袭滥炸。日本对重庆空袭二百一十多次,出动飞机九千五百多架次,炸死炸伤居民二万六千多人,炸毁房屋一万七千多幢。在艰苦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走在民族革命战争的最前列,表现最为勇敢、最富有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团结领导人民同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铸造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起到了凝聚和团结群众的巨大作用,为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人们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更具体地说就是将三大政治口号: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深入骨髓,化为血肉,付诸行动。这一无形的精神力量,稳如泰山,是国统区人民的精神长城,是抗日志士的主心骨。
  二是“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它是红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人民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在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下,通过不屈不挠、不畏艰险的奋斗,促进了和衷共济的团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勇于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狂轰滥炸,国民党掀起三次反共高潮,特务横行,军警林立,生活极端困难。在这种既是“虎穴”又是“染缸”的恶劣环境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的同志们,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战斗,在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中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和高尚品格。
  三是“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它是红岩精神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优良传统和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结晶,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瑰宝。当年,中共南方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团结了国民党中的爱国民主人士、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爱国华侨等,广交朋友,共商国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是“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这也是红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前,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团结广大爱国志士,英勇奋斗,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发扬了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些光照千古的诗句正是先烈们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的写照,在歌乐山下的烈士陵园里浸透着无数先烈无私奉献的满腔热血。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因此,可以说,“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极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岩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山城人民,塑造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使成千上万的人们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净化了自己的灵魂。正如宋平所说的,红岩精神是重庆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奋斗、团结、奉献”是红岩精神的实质和精髓,也是我们今天应有的崇高品质。
  (二)红岩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延伸
  红岩精神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重庆的具体实践,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再现、升华和延伸,是中国革命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探究一事物质的规定性,必须弄清楚该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其存在的状态,掌握该事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个性。为此我们必须拂去历史的尘埃,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半个多世纪的硝烟烈火中去寻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红岩精神的内在本质联系。
  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现代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当时,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保存革命火种,红军被迫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与险恶环境和凶恶敌人的最残酷的较量。
  刘伯承后来回忆说,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其神勇不畏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顽强生命力。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是什么使得红军没有成为“石达开第二”?追寻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正是长征精神——一种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出的精神拯救了红军,也拯救了中国革命。这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也是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中国革命从失败中奋起,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长征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现在,在美国、欧洲和世界各地,人们“对长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效力是无穷无尽的”。②
  延安精神是诞生在“积弱不振之中国”的那一片伟大而神奇的“特区”,是在被西方人斯诺赞许的“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那一片热土之上凝结而成的。当时,国统区腐败成风,物价飞涨,民怨沸腾,而在陕甘宁边区虽然物质极度匮乏,但官兵一致,干群一致,人民的精神状态与物质状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们的脸是开朗而自信的,心是纯净而无畏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正是这股神奇的精神力量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投奔延安,报效祖国。是什么使延安在当时黑暗的中国发出如此炫目的光辉呢?答案只有一个:光照千古的“延安精神”。这是一种奋发向上、斗志昂扬的英雄气概,是一种求真务实、民主自由的优良作风,是一种严于律己、对事业忠诚的伟大品格,是一个不断解剖自己、向真向善的超人胆识,是一种海纳百川、团结统一的胸怀。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能超脱物质世界而进入一种崭新的境界,最终让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在精神力量的引导下得到充分的展现,并凭借着这股伟大的力量战胜了凶恶而强大的敌人,使革命事业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红岩精神产生于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关头的抗日战争时期,而发扬光大于曙光将临的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反动派总是不忘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信条,频繁制造反共事件。此时,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在重庆红岩村与反动派展开了巧妙而坚决的斗争,团结了各阶层人士,揭露了反动派的嘴脸,孤立了一小撮投降派、卖国贼,从而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因此,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这三种精神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不同的时空中,而是被历史串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分析三种精神的本质,我们看到,在它们中间始终贯穿着一根主线——爱党爱国爱人民,手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开拓民族与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长征途中,面对刚刚过去的惨烈的失败——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我们的先辈们为什么没有退缩,没有被巨大的挫折和艰难困苦所吓倒呢?主要是他们心中装着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心中装满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憧憬。而在白色恐怖的重庆,我们共产党人无私无畏,英勇斗争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以拯救中华民族,以解民于倒悬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在贫瘠的黄土高坡上,先辈们住窑洞、吃小米,与百倍于自己的敌人顽强作战,那也是因为他们要砸烂三座大山,亲手建成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让“普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能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更深入地分析,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三种精神又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勤劳勇敢、向真向善、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等伟大品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光大与弘扬。因此,红岩精神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再现、升华。也可以说,红岩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延伸。
  (三)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凝结
  高层次群体意识与精神的萌动和形成皆须经历一定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洗练,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红岩精神萌发与形成的重要历史成因。养育世代炎黄子孙的伟大祖国拥有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与丰富的资源,还拥有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与灿烂文化。伟大民族英雄岳飞之母为其刺背的“精忠报国”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传世箴言;诸葛亮于《出师表》倡导的“鞠躬尽瘁”;范仲淹于《岳阳楼记》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满怀爱国热忱的忧国忧民思想;唐代诗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警语……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和民族精神。文明久远的历史长河积淀传承的思想精华,使中华民族在生生不息的前行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追求理想、坚持正义、忠贞爱国、英勇奋斗、勤俭节约、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和勇于奉献等等优秀道德传统,是红岩精神萌生与发展的广袤深厚的沃土。
  红岩精神是在抗击日寇侵略与求得祖国解放的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群体崇高至上的超功利思想道德境界与行为的集中体现。共产党人这种高层次群体思想意识既源于传统,又远高于传统。华夏民族传统的爱国、奋斗、牺牲精神建立在儒家学说基础之上并与“忠君”相联系,爱国的红岩精神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境界的至高无上的爱国主义;奋斗的红岩精神是挽救民族危亡而解放人民、振兴中华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忘我奋斗;团结的红岩精神是共赴困难基础上广泛争取抗日爱国力量,以民族大义努力发展进步力量,为谋求人民解放而不断壮大革命力量的广泛的团结;奉献的红岩精神是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私奉献。群体高尚情操的红岩精神有机地统一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特点,是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红岩英烈们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不畏艰险、严格自律、率先垂范带领与团结国统区各阶层民众坚决贯彻党的路线,继往开来,顽强斗争,艰苦卓绝的以超功利的人生追求和思想道德境界忘我革命实践的光辉典范。
  因此,从分析红岩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红岩精神的实质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无产阶级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品格的集中表现,是无产阶级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集中表现。红岩精神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典型的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红岩精神是在特定时空中产生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延伸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凝结。今天,我们弘扬红岩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①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8页。
  ② 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404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马新发,雷莹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