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二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现实依据

马新发 雷莹


  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功能,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有学者概括出了五项功能,即支撑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最为活跃、最有生机的组成部分,培育其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见,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只有让青年大学生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不忘传统,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自觉地用民族精神指导、规范、激励自己的思想、意志和行动,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保持民族的重心,中华民族才能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才能在新世纪的征程上乘风破浪,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需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精神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内核。今天,在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昂首进入21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振兴的进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时候,党的十六大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而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伟大的事业要取得成功,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更需要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能否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胜利,在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这个民族能否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具有高度的自信、自尊、自强、自立,这就有赖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因此,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又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能以民族精神为纽带,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就能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引导人民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化为立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他们的力量和智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民族定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趋势,精神文化的闭关自守几无可能,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正在同经济扩张、政治霸权和军事威慑结伴而来,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当作关乎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任务提出来,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很多新情况、新特点。从国内情况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深层次矛盾将日益凸显出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精神动力特别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而国际局势也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浪潮扑面而来,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全局性,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的战略态势。
  综合国力泛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国家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它体现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竞争,即人的素质、民族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只有具有较强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综合国力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作为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江泽民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力的强弱,国运的兴衰,既要看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又要看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物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谈不上;但忽视精神力量,国家强大、民族振兴也是无法实现的。在一定条件下,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
  因此,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国内环境,我们作为经济文化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各种有效的形式,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引导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辨别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昂扬的民族精神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时代挑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动力。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坎坷,最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造历史的辉煌,靠的就是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延续着中华的文明,弘扬和培育着这种民族精神,谱写着实现民族振兴的宏伟篇章。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总是勇立时代潮头,以无所畏惧的姿态冲锋在前。20世纪初,面对民族的内忧外患,青年学生发起了五四爱国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已经内化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将青春奉献于祖国和人民,用青春和热血喊出了一个个时代的最强音。改革开放以来,当代青年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以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为己任,奏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强音。面对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历史征程,青年学生喊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抒发了广大青年献身祖国的豪情壮志;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事业,青年学生又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90年代初,面对经济社会的腾飞发展,青年学生又喊出了“倡导文明、修身进取、提高素质”的口号。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大学生发出倡议:发扬民族精神,高擎五四火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信心,听从召唤,爱国爱校,勤奋学习,依靠科学,夺取胜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有这些,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闪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时代在变,五四精神没有变,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不懈奋斗,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终生拼搏;时代在变,中国青年的使命没有变,青年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伟大的民族精神,同时为其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作为当代青年,面对祖国改革开放卓有成效的大好局面,既为能够亲身经历千载难逢而又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万分庆幸,又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而深感责任重大。在这样的时代中,青年应当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先锋。江泽民曾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③民族振兴的重担最终要落在青年人的肩上,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创造最终要在青年的手中实现,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要靠青年传承和发展,这就是青年学生的责任。这种责任有对自己的责任、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更有对时代的责任。同样,在今天这样一个关系民族命运的时刻,祖国和人民在关注着这一批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表现。要承担起青年学生的责任,不仅要有满腔的豪情,更要有承担责任的行动。青年要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以创新的魄力、实干的精神与奋斗的勇气,弘扬和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体现民族精神,担负时代责任需要当代大学生德才兼备。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技能和本领,而且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使其砥砺品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也影响到高校,腐蚀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在某些人的心中,过去倡导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已经过时,只有金钱、物质利益才是真实的、值得追求的东西。在择业观上,一些人只想到大城市、到外资企业、到最赚钱的地方去,很少想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有人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再提艰苦奋斗、勤劳俭朴已不合时宜,因此,讲安逸、图享受、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风气呈蔓延之势。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进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重视精神引导和人格塑造,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增强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品格,使他们能把自己的理想、志愿、工作选择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把个人的荣辱得失与祖国的兴衰强弱联系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计出力、贡献青春。
  总之,要使当代大学生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中,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态度,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学习和实践当中受教育、长才干,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争做具备综合素质的英才,自觉将“小我”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大业紧密相连,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建立起不平凡的功勋,不辱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① 肖君和:《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功能作用》,见《中华民族与民族凝聚力》,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0—97页。
  ②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
  ③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0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马新发,雷莹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