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我的第一个艺术摇篮

彦克


  1940年10月,我们吕梁剧社参加完华北地区的百团大战后,即奉命从晋西北前线调延安,不久考入了鲁艺部干班学习。这是鲁迅艺术文学院部队文艺干部训练班的简称,是由八路军延安留守兵团拨出经费,调进学员,在鲁艺培训的一个特别班。当时决定学习期一年,班主任由鲁艺政治处主任、党总支书记宋侃夫同志兼任。学员们除从留守边区的部队中抽调外,还从晋西北前线调派了黄河剧社、七月剧社、前线剧社前来学习,中期又有边区的抗战剧团插入,学员将近300人。
  吕梁剧社是第二次来延安了。上次来延安是在1938年10月。但那时仍保留着原剧社的行政组织,住在校外,少部分人在鲁艺各系旁听学习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请鲁艺派教员到本单位去上课。这次在部干班学习,则拆散了原有建制,按程度分编为三个队。一队侧重专业学习,二队是综合学习,三队是文化学习。一队设立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专业。在这个队学习过的同志,文学专业有:穆青(后转入鲁艺文学系,现任新华通讯社社长)、孙谦(现任山西文联副主席)、王岩(后在武汉市工作)、胡零(后留鲁艺工作)、戴蒙梅(后病故于延安)等;戏剧专业有:马济川(后在中央文化部工作)、万毅(后任西安市话剧团团长)、宋啸(后任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音乐专业有:徐颖(后任成都市建委主任)、张朋明(后任西安铁道学院党委书记)、沙青(现任黑龙江省音协分会主席)、杨毅(后任人民检察院检察员)、李秉忠(后在新影工作)等;美术专业有:牛文(后在重庆美协工作)、赵域(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杨青(后在西安工作)等。有些同志现不知在何处工作,他们是:牛运仓、容国春、刘杰、林平、寒果、贾年、白洁等,还有些同志已记不起名字来了。我当时在一队,学习音乐专业。在二队学习过的有:西戎(现任山西作协分会主席)、胡正(现任山西作协分会副主席)、张加毅(现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张宏(后任云南省林业厅厅长),薛滔(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资料室主任)、张勃(后任山西晋剧院副院长)、张勤(后任山西艺校教师)等。在三队学习过的有:肖纪(后任福州军区政治部青年科长)等。本来是一队的马烽(现任山西文联主席)和郭生(现在四川美协分会工作),因工作需要,分别调往鲁艺卫生所与美术工厂,边工作,边学习。
  部干班的课程,也分队安排。一队,除旁听鲁艺的大课(如周扬同志的文艺运动,宋侃夫同志的政治课,更多的是自己单独进行。文学方面:天蓝同志讲文学创作,周立波同志讲文学名著分析;戏剧方面:张庚同志讲戏剧概沦,王震之同志讲剧本创作,马瑜同志讲化妆常识,干学伟同志讲表演艺术;音乐方面:吕骥同志讲音乐运动,向偶、麦新同志讲歌曲创作,时乐濛同志教唱歌指挥;美术方面:华君武同志讲绘画,钟敬之同志讲舞台美术,力群同志讲木刻;还有临时安排的专题讲座也不少,如荒煤同志报告过前方文艺工作概况等等。
  在听课的同时,学员们还要完成作业,音乐和美术方面尤多,很实际地锻炼了专业技能。作业较突出的,定期公布在走廊的墙报上。我谱曲的一首小歌《送儿当兵》。(刘御作词),是从鲁艺墙报上抄来的,写完后,公布在墙报上。音乐系李尼同志看了就填写了二部,成为男女声二重唱。后来这首歌还在部艺多次演唱过。其实,当时我并不认识李尼同志,二重唱又是我从鲁艺的墙报上抄回来的。
  部干班的学习,对我来说,是启蒙教育,也是基础训练。鲁艺有一个图书馆,我们还有机会广泛阅读许多中外名著,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更为宝贵的是:部干班和鲁艺各系住在一个院内,和各系同学的接触,观摩各系的艺术实践,都是极宝贵的学习机会。刚进部干班不久,也有人闹过笑话:有位同志病了,经医生诊断后开了药方,取药时司药同志问他取什么药,该同志回答说“莎士比亚”。其实医生告他是“阿斯匹林”。可见他莎士比亚已熟了,阿斯匹林还很生。
  经过半年的学习,引导大家在文艺工作的道路上起步迈进,本拟再继续学下去的,后来留守兵团根据总政治部和中央文委联合发出《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精神,决定创办部队文艺工作干部训练的专门学校,这就是1941年4月1日在鲁艺礼堂隆重开学的“八路军延安留守兵团政治部部队艺术学校”(简称“部艺”)。部干班全体转到“部艺”去了。“部艺”,仍然是在鲁艺帮助下进行教学的,不仅派出了大批兼职教员,而且还经常一起进行艺术实践,周扬同志称部艺是鲁艺的小弟弟。有人说,“部干班是我们的第一个艺术摇篮。”这话是真实的,是我们大家的心里话。
  

延安鲁艺回忆录/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编委会.—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