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回忆延安鲁艺第五期音乐系

蒋玉衡


  1941年9月,我从女大辍学到鲁艺,进入第五期音乐系学习,我报到最早。安排住在紧挨大礼堂的第一排石窑洞。同学们有从前方来的,有从大后方来的,大多数是从延安的其它学校来的。音乐系、文学系、美术系和戏剧系的女同学都混住一屋,记得音乐系有蓝邨、李建彤、肖松、晓丹和我;文学系有何路、罗真理、牟决民;美术系有石蓝,吴铭。宿舍里没有床铺,也没有桌子,只有几张方凳。很长很长的大炕,从头到尾占去房间的五分之三。我们十几个女同学睡在上面也占不满。大家心情欢悦,虽然相识不久,却有着许多共同语言,很快便成了朋友。尚未上课,就先让我参加合唱队。以往,我是坐在台下,倾听着鲁艺合唱团的高水平演唱,优美的歌声常常萦回脑际。今天我也进入这个行列中了。可是发下来的歌谱是五线谱,它对我过于生疏,手拿谱子张不开口。从此,我总是见缝插针,利用有利的环境和尚未上课的充裕时间,加紧练习。学习期间,我们唱过不少苏联歌曲,记忆较深的有《我们是红色的战士》、《穿过海洋穿过波浪》、《假若明天战争》、《我们是钱匠》、《布琼尼进行曲》、《伏罗希洛夫进行曲》、《金色的浮云》等等,只有《金色的浮云》是旧俄作品,纯然抒情忧郁色彩。其它都铿锵有力、奋发向上,令人感到前程远大、战无不胜。抗战歌曲和反映边区人民生产劳动的歌曲,自然唱得更多,那明显的是另一个味儿,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大约是十月份的时候,开始排练大音乐会的节目,节目古今中外,各种声乐形式可算丰富。我特别喜欢男声合唱的《猎人大合唱》,它的情调是那么乐观和开朗,表现出男子汉的英武。女声合唱的《天使》却又轻柔、纯净,真象进入了天国,这两首歌功情调对照鲜明。大音乐会的重点节目是吕骥同志为音乐会赶写的大合唱《凤凰涅槃》,歌词用的是郭沫若的长诗,因而规模和气魄都很宏大,有男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领唱、合唱。结尾是八个声部的大合唱,激动人心。
  这次大音乐会,正好为接踵而来的整风运动提供一个典型事例。它以后就再也没有和观众见面的机会了。这就是在教学上被批评为“闭门提高”的四字概括。
  鲁艺大音乐会的正式演出是在1942年的元旦后,学院派的味道很浓,庄重严肃。合唱队员都穿着特别设计的演出服,上装是乌克兰式样的黑色衣服,领口和袖口都有白色花边,女同志下身穿裙,虽然是粗布,但是和当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太不谐调了。费了老大的劲,反映冷淡,也就不奇怪了。
  1940年的5月间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有名的“讲话”。但是只有老师们参加,所以毛主席专程来鲁艺向大家讲了一次,就在我们宿舍旁的篮球场上。一张光板木桌,木桌上一把洋铁壶,一个大粗碗。两次讲话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但结合了鲁艺的实际,因而针对性更直接,表述和引例都很风趣,常常引人发笑,又令人深思。
  我记得六月份以后,全部时间都投入了整风学习,教学停止了,课也不上了,但是整风学习不知怎么一变,又闯进来一个所谓的抢救运动。搞得一塌糊涂,洪洞县里没有好人。于是良好的同志关系,同志间的思想感情通道全部淤塞了。到了搞起大规模新秧歌运动的时候,这种气氛才逐渐缓解。
  

延安鲁艺回忆录/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编委会.—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