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我在鲁艺美术系

丁里


  我在延安鲁艺的时间不长,从1938年4月到1939年7月,不过一年零三个月。
  我同崔嵬同志于1938年3月下旬到达延安,那是我们“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2月间在临汾刘村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时,李伯钊同志告诉我们说:“延安要办一个戏剧训练班,请你们去,我已经联系好了。”于是我们就离队到延安去了。
  到延安之后,办训练班的计划变为办鲁迅艺术学院了。我被委任为鲁艺美术系委员,参与了筹建、招生等工作。
  1938年4月10日开学了,落在肩上的这项新任务,它既不同于外边的艺术院校,又要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一切都必须从新作起,开拓前进。
  美术系的系主任是著名木刻家沃渣;先后任教的有王式廓、胡一川、陈铁耕、江丰、王曼硕、蔡若虹、胡考等。
  学员有30左右,有少数人曾进过美术院校,有个别人曾发表过漫画作品,大多数是抗大、陕公爱好美术的同学,学员的质量是好的。
  系里没有分科,同学们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别搞木刻、漫画、宣传画,油画是搞不来了。不论画还是刻,都是自由选题进行创作。每周有一两次作品讨论会,把已完成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墙上,大家欣赏一遍之后,先由教员谈谈观后感,从作品的主题思想到表现方法、技巧等等,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大家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研究空气非常活跃,在彼此艺术欣赏的交谈中,取长补短,颇有收获。这种集体民主探讨的治学方法,同外边的艺术院校的教学情况是迥然不同的。
  我就在这样的展评会上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凡是从大家的作品中看到了新兴的东西,我都给以肯定和赞扬。我深信,人的才华是从刻苦钻研、不断磨炼中涌现出来的。
  当时,象其他教员一样,我也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谈过自己的点滴经验,供同学们参考,现记录于下:
  我在上海时,主要是画国际时事漫画。如何从当前的国际反法西斯运动中选取题材,研究主题,这是首要的一步,更费心思的是表现手法问题,既要揭发得深入骨髓,又要出之于不凡的技巧,而耐人寻味,这很难轻易地一挥而就的。我总是经过反复推敲,从几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中找出较好的一种,才落笔成画的。
  之所以要反复思考,一再衡量,这其中有一个对事物认识上的深化过程,一定要有不与人同的真知灼见,新奇的构思,卓越的技巧,才可以画出一幅较好的作品,这样才可以使人民进一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兴趣盎然。画漫画绝不能了草从事,了草与艺术是无缘的。切记,切记!
  要画出好的作品,必须从两方面提高自己的修养:①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这才可以从现象渗透到本质,入乎其内才得以出乎其外。②笔下的功力要坚实,素描是基础,要不断地刻苦磨炼。过去有画人体、画石膏的功底,就比较得心应手;现在只好从人体的素描、速写上下功夫。解决模特儿的办法是画群众,也可以大家互相画。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就因为漫画主要是以人物来表现的,如果对人物的表情、手式、体态、动感,弄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就会令人不知所云了。
  有人说:“漫画是写意的”,意思是可以不必强调写实。我认为这个“意”是在实的基础上才可以“写”出来的。不然的话,随心所欲,信笔涂抹,就会弄得人鬼难辨,鸡犬不分,张冠李戴,而事与愿违了。
  我这些见解不一定全对,不过是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权作引玉之砖吧。
  除上述在观摩会上的经验交流之外,我还常领年轻的小同学去野外写生。有一次苏联摄影记者还拍了电影。
  我自己也曾画了几幅布画,张贴在延安城里的街道上,或参加美术系的对外展出。
  我当时不过23岁,除了美术系的工作之外,还参加沙可夫同志写的多幕话剧《团圆》的演出,参加了李伯钊同志写的歌剧《农村曲》的演出,参加了塞克编剧、星海谱曲的《生产大合唱》的演出。……我成了鲁艺的活跃人物。
  我在鲁艺时间虽短,它是使我受到党的培育,锻炼成长的黄金时刻,我终生不忘。
  在沙可夫同志的领导关怀下,经李伯钊、吕骥同志的介绍,我于1938年7月入党!真是宿愿得偿,感奋不已:我将永远听从党的召唤,把一切献给党。
  1988年1月5日
  

延安鲁艺回忆录/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编委会.—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