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张俊国,田宁宁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党中央驻扎延安时期。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斗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精神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对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引导与实践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一、延安时期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形成的条件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拉开了陕北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大本营的序幕。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是与党的宗旨,党所肩负的使命和所处的环境分不开的。
  (一)应对残酷战争环境的客观需要
  延安时期,边区正处于战时状态,面临着两大敌人:东有仅隔黄河之岸的日本侵华精锐之师;西、南、北面是国民党蒋介石的围剿军队。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在北平爆发并迅速扩展到全国中去。革命的迅猛发展使党中央意识到必须迅速到达北方抗日前线,扩大共产党在全国中的政治影响,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单是团结全党同志还不能战胜敌人,必须团结全国人民才能战胜敌人。”①人民群众是党执政基础的力量源泉,毛泽东认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必须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威信的党,形成一个让全国人民都信任、赞成、拥护的党,形成一个能聚集全国最多数力量的党,而这样的一个党必须要具备与党的性质、宗旨相符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建设一个“伟大工程”的需要
  “伟大工程”即党的建设,是毛泽东于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里率先提出来的。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②。毛泽东强调,党的建设与党的思想政治路线密切相关,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没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是正确进行党的建设的关键,而要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正确性必须依靠党风的正派,必须有好的作风作保证。
  (三)党风民风呈现良性互动局面的需要
  由于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复杂性,党在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来自“左”和右的干扰。土地革命后期,主观主义、自由主义之风等各种思想繁杂,党内难以实现思想上真正的统一,到了延安时期初期,王明继续推行右倾错误主张,教条主义、宗派主义两种思想成为了党内思想混乱的最大症结。对此,毛泽东曾经明确指出:“对内的宗派主义倾向产生排内性,妨碍党内的统一和团结;对外的宗派主义倾向产生排外性,妨碍党团结全国人民的事业。”③因此,有必要对全党进行彻底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党风民风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如毛泽东所说:“只要我们党的党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只要我们共产党的队伍是整齐的,步调是一致的,兵是精兵,武器是好武器,那么,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能被我们打到的。”④
  二、毛泽东对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引导与实践
  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引导与实践都与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和经验联系在一起。
  (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传统和作风
  “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⑤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传统和作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客观实际相结合的传统和作风。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任务,并首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毛泽东曾用“有的放矢”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关系。他认为,“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⑥。实现这一任务的主要方法就要求全党必须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即全党必须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它的一般原理、方法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具体特点上,解决中国革命实际发生的问题。毛泽东提出马列主义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该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⑦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⑧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初期吸纳了大批新党员,到1940年党员人数激增至80万人,是党刚进入陕北人数的几十倍。这些新党员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他们的身上带有小资产阶级的庸俗之风,非无产阶级思想比较严重,他们的工作经验也不少,却不能很好地进行总结,较容易受到教条主义的蛊惑。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者只会背诵马列词句,不能和客观实际相结合。经验主义者则把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因此,毛泽东希望全党进行一个学习的竞赛,号召广大干部在生活、工作中,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问题的深入了解。身教重于言教。毛泽东不仅号召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他还带头从事理论研究,亲自组织了一个哲学小组,在杨家岭他办公的窑洞里,每周星期三晚上,总有七八个人聚在一起,研究哲学问题。⑨从1942年2月起,经毛泽东提议,全党进行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整风期间,毛泽东一度把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传统和作风称为有“党性的表现”。
  在这里,毛泽东反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也无时无刻地在践行这个传统和作风。他一生中所做的著名决策和论断,都与其常常深入实际、亲自实践分不开的。他认为,我们所期望的理论家是“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⑩。延安整风运动过后,毛泽东在全党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建党以来党的理论准备先天不足的缺陷也得到很大改善。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和作风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1)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永远只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小部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是共产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最终确保一切斗争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成为党的宗旨。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2)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十分强调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所有的共产党员要替人民着想。”(13)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有可能了解群众的生活疾苦和要求,才能制定合乎实际的路线方针。宗派主义只会使党和群众之间产生隔阂。很多官僚主义作风的产生就是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结合起来的缘故。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边区政治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对边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建设:为了满足群众的物质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实现边区的丰衣足食,把改善人民的生活落到实处,才有可能进一步搞好党群关系;为了使群众真正实现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向长年处于文化荒漠的边区人民灌输民主意识,实行“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选举制度;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边区人民进行战时国民教育,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明确并执行党的各项方针路线与政策。正是这些与人民切身相关的政策举措,才使党和人民之间真正处于水乳交融的状态。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和作风
  批评是对别人的错误缺点提出意见,要做到两方面,在态度上要严肃认真,要基于客观事实,但由于受主观认知局限的影响,若一味强调对他人的批评,容易造成党内党员关系紧张,破坏团结。这与毛泽东要求的加强党内团结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毛泽东提出,“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是团结全党,但同时必须进行斗争,斗争是为了团结”。(14)于是,毛泽东更加重视自我批评的作用。他多次指出:“我党必须实行公开的自我批评,不怕家丑外扬,隐瞒是不能教育党员的。”(15)“批评与自我批判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16)
  毛泽东将批评分为两种,一种是正确的批评,结果使党更加团结;一种是不正确的批评,结果会使党分裂。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批评是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它要求党的同志敢于向自我开刀,自我剖析,深刻反思个人在以往工作中所秉持的思想、所采取的方法以及对待工作对象的态度等作风问题。治病救人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目的,越早将各种问题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越有利于对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帮助和引导,从而更好地贯彻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群关系得以更进一步发展。薄一波曾回忆道:“毛主席对王明错误路线的批判是无情的,但不是‘无情斗争’,而是无情地揭露和分析错误的事实及其产生的根源,彻底地分清是非,以利全党同志从中正确地吸取教训。”(17)
  延安整风期间,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党的内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基本方法。毛泽东极其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内及军队内的贯彻执行情况。在当时的战时条件下,军队如果能将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到位,对于巩固和加强党和人民的关系不无裨益。“过去留守兵团有的负责人,总是说边区人民不好,不爱护军队。但是我们要问问我们军队对人民的态度如何?替人民干了些什么事?首先应当检查自己,责备自己,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18)毛泽东还从自身做起,敢于开展自我批评,向全党做出表率。1943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做自我批评:“我去年与许多部门工作同志很少接触,今年要多接触,要多接触才能有知识。”(19)1944年毛泽东主动承担对延安审查干部工作中出现偏差的领导责任,通过“脱帽鞠躬”、“赔礼道歉”的方式多次向受到错误伤害的同志表示歉意,并总结经验教训得出错误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毛泽东的自我批评化解了许多党员干部的芥蒂和隔阂,验证了“真正要团结就要展开批评,掩盖分歧的人就是不要团结”。(20)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集中反映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动形象地叙述了党的生活和工作作风,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伟大创新。
  三、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今天党的作风建设的启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精神作为意识的高级表现形式,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精神因素在物质世界的改造与建设过程中往往居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依然要弘扬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
  中国共产党进行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党员的理论修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全党。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有了许多年,但理论活动仍很落后。”(21)这就决定了学习,特别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彻底掌握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党是尤为重要的。毛泽东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论断,共产党要在学习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过程中改造自己,消除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而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要求全党基于自身工作的具体情况,通过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孕育了指导全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毛泽东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真正实现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邓小平曾指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22)实事求是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在革命胜利后,我们党坚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党员干部既要从思想层面重视实事求是,更要把握其内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描述“中国梦”的时候,尤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凸显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空谈缺乏实地调查,单靠主观判断大肆夸夸其谈,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实干则是以实事求是为指导的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少走弯路,不走错路。
  (二)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公仆思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表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也验证了党一切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正确性。古往今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诠释了人民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何时何地都不能将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抛之脑后,而要贯彻这一立场,唯有始终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在长期的执政条件下,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官本位”的思想,滋生出作风不正的现象,颠覆自己与人民的主仆关系,这是完全有悖于党的宗旨的。而强调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纠正这种错误思想,促进党群关系良好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央政治局于2012年12月24日召开会议,一致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以人民利益为核心,围绕会风、文风、作风等多方面对干部的言行加以限制,以此来肃清一些领导干部的不良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来改善党群关系。八项规定的目的就是继承和弘扬求真务实、深入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今天,我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党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唯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才是化解危机的不二法门。
  (三)必须彰显党的民主作风
  党的思想的正确发展,党内外的团结一致,革命事业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都是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分不开的。毛泽东说:“要团结就要有民主,没有民主,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把意见搞清楚是不可能团结的。”(23)1942年10月中旬,毛泽东集中领导干部召开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会上大家面对面地指名道姓,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总结建党以来的经验教训,为全党上下团结统一,党的七大顺利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优良传统似乎被束之高阁,有些党员干部不愿意再进行自我批评,也不敢批评别人,甚至怕别人批评,这正是党内的民主制度不够健全的缘故。当前党所面临的社会主义建设环境不比战争年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贪污腐败随着国门打开如洪水般流入祖国大地,一些党员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他们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罔顾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遏制这股歪风、邪风,必须要重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民主制度,不要怕批评上级时会遭到打击报复,不要怕批评同级时会伤害同事情感,更不要怕自我批评时丢了颜面。只有党员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党的领导干部带头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党风变得民主,这一优良传统才能有效开展,党才能形成严肃而活泼、让人畅所欲言的政治局面,党员干部在思想与行为上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犯错和及时纠正错误。
  总之,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奠定了党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和首要原则;密切联系群众,表明了党的工作重心和行动宗旨;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了武装全党不断前进的武器。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只有继续坚持和发扬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青春,充满活力,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1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1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9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5页。
  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整风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7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4页。
  (1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
  (1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1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1页。
  (14)《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85页。
  (15)《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16)《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8页。
  (17)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377页。
  (18)《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
  (19)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367页。
  (20)《毛泽东传》第二卷,中央文献出版杜2011年版,第671页。
  (21)《新中华报》1940年6月28日。
  (2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6页。
  (23)《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9页。
  

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