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路径探析

叶明亮


  一、在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法宝。历史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发展成功,无一不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的。党的92年的实践也启示我们,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只有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要求
  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就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支撑,脱离群众、失信群众就失去了事业的根基。我们要牢记人民是我们事业的靠山、政治的根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置身于人民中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保持公仆情怀和平民心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民生不能冷漠,对民事不能无为,对民利不能侵害。认真解决就业、社保、物价、住房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安排好“基本民生”,落实好“底线民生”,化解好“热点民生”。尤其要解决好城镇拆迁、土地征用、企业破产重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
  (三)密切党群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先进之源、智慧之源、领导和执政之源。离开了人民群众,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根本。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经验和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教训证明,作为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是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结果;党的执政地位的维护和巩固,更加需要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党在执政条件下必须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四)密切联系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密切联系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时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群众的民主权利才会得到保障,正常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诉求才能得到满足,才会形成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群众才会在思想、政治、感情上贴近党,人民群众才会发挥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凝聚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排除新征途上的艰难险阻并不断赢得胜利。
  二、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思想意识落后,不愿联系群众
  部分基层干部做不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不到“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有的干部与群众感情淡漠,理想信念异化,群众观点淡化,对群众愿望不上心,对群众生活不关心,对群众疾苦不动心。有的领导干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严重,不是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把职权当作“谋个人福利”的工具,与民争利甚至坑民害民。有的领导干部遵行“利益至上”原则,利益是工作的唯一导向,只讲感情、不讲法律,只讲关系、不讲原则,有利可图的就积极干、争着干,无利可图的就拖着干、不愿干,完全把自己置身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二)工作能力不足,不会联系群众
  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能力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因循守旧,不能正确认识新形势、适应新变化,联系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方式方法滞后,存在“本领恐慌”。主要是不善于科学决策、不善于调查研究、不善于沟通协调、不善于化解矛盾。一些领导干部刚愎自用,对形势分析不清、对重点把握不准、对民意摸查不清,决策时不充分调查研究,言必希腊,纸上谈兵,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盛行。干部作风飘浮,不能深入基层,调研时前呼后拥,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一些领导干部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不懂得求同存异,不注重感情投入,不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会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
  (三)制度机制欠缺,不能联系群众
  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不够,广大领导干部因缺少平台,不好联系群众。虽然依托新农村建设、固本强基工程、扶贫工程、“三问三解”等平台,但没有根本改变这一现状。特别对于机关干部,由于单位性质或工作特点,与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少,联系群众因为缺乏载体极易流于形式。领导干部根本不能接触群众,更谈不上联系群众了。各地虽然强调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但很少诉诸法制去保障,更多是通过重要领导讲话或重要会议精神去要求“应该做什么”。结果大量的领导干部因为没有法制提供诸如时间、经费、人员等保障而难以联系群众。
  三、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路径选择
  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既是时代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思想教育是前提条件,转变工作作风是关键环节,关注群众疾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途径,提升工作能力是根本要求,建立健全机制是重要保证,加强社会管理是良好平台。
  (一)强化思想教育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提条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前提是不断强化思想教育,统一思想认识。首先就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通过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坚持理论系统培训,建立学习评价体系,激发领导干部深入学习理论的动力和热情,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回顾我党光荣传统,学习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典型,更要从少数领导干部蜕化变质的典型案例中,教育领导干部认清丢掉正确理想信念、脱离群众的危险性。其次牢记党的宗旨,忠诚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防止滋生各种特权思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再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把密切联系群众、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工作路线落到实处。确保我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付诸群众的实际行动。
  (二)转变工作作风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环节
  十八大报告指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化解民忧、为民谋利是自己的天职,因此,强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本质,就是要牢记人民重托,不负人民众望,勇于开拓创新,坚持执政为民,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把主要精力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上,用在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上,用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急人民群众所急,解人民群众所需。二是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真心实意地把人民的事情办好。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事情抓在手上,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三是树好形象,当好表率,赢取民心。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真正做实事求是的表率、艰苦奋斗的表率、清正廉洁的表率、遵守纪律的表率。
  (三)关注群众疾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途径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时刻关心群众疾苦,牢牢抓住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调处化解各种矛盾。不断探索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方法,加强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和各部的日常工作,千方百计地把民间纠纷化解于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由此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对全社会稳定的影响,对那些一时无法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情绪,控制事态发展。关心群众疾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着力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用实实在在的效果取信于民。突出问题解决了,就会推动全局工作的跃升;解决不好,势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提升工作能力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
  提高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本领,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体系。立足于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能力要求,努力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在干部政治理论培训上的优势资源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培训。一定要在联系群众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本领,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善于在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学决策能力;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调查研究能力;在与群众的交往实践中提高自己沟通协调的能力;在解决各种复杂社会矛盾的实践中提高自己化解矛盾的能力。
  (五)建立健全机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保证
  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要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制约,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大力弘扬良好风气,把反腐倡廉的要求内化为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高觉悟、改进作风的自觉行动。
  (六)加强社会管理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平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当前要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重点抓好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等各项工作,努力提高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作者单位:咸阳市委党校)
  

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