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延安时期的“双拥”运动

王守福 张 磊 朱晓琳

    
  1943年农历正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拥军优抗(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后改为“优属”)和拥政爱民群众运动,简称“双拥”运动。“双拥”运动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我党我军政治工作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顾和总结延安时期“双拥”运动的实践和经验,对于继承和发扬“双拥”运动的光荣传统,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延安时期“双拥”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针对边区的特殊环境,解决军政军民关系不够融洽的问题,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延安兴起“双拥”运动的实践基础。1943年以前,边区部队对于拥政爱民工作和边区政府对于拥军工作也很重视,而且做出了成绩,较好地完成了保卫边区、巩固抗战后方的任务。但由于当时陕甘宁边区作为一个特殊地区,处于相对的和平环境,又遭受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物质生活异常困难,军队和地方都存在本位主义等不良倾向,造成军政军民关系某些不融洽现象。“在部队中,存在着与生长着忽视拥政爱民的观念,忘记了过去红军的优良传统,把军队与政府、人民有时对立起来,某些人员存在着军阀主义的残余思想,把军队看成为高于政府和人民,丧失了革命军队的品质,于似乎违犯政府法令,自高自大,不尊重政府,侵犯群众利益、违犯群众纪律等行为,时有发生。”①“在一部分人民和政府人员中间,存在着与滋长着忽视拥军的观念,忘记了一切服从革命战争的原则,甚至把爱护人民利益与爱护军队对立起来。”同时,由于当时处于“边区物质条件困难的环境中,一部分人员往往只了解与照顾本身的困难,而不甚了解与照顾军队的困难,不关心或不积极帮助军队解决困难,如对于粮草的供给与运输,担架的输送,生产的帮助等,采取被动的应付的态度”②。为了有效解决军政军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想了不少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最后决定实行群众路线,广泛发动军民,开展大规模的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运动。这就是“双拥”运动的直接由来,也是延安兴起“双拥”运动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提出“军民一致”原则和“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为延安兴起“双拥”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明确指出:“八路军更有一种极其重要和极其显著的东西,这就是它的政治工作。”并提出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群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③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重新提出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他在阐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时,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④毛泽东这些精辟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阐明了军民一致原则的重大意义,把对坚持军民一致原则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延安兴起“双拥”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在整风运动的推动下,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检讨了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为延安兴起“双拥”运动扫清了思想障碍。1942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运动。在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党中央召开了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军地领导干部以真诚的态度各自进行自我批评,认真检查了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双拥”运动扫清了思想障碍。1943年1月,任弼时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上作的《肃清部队中军阀主义的倾向》演说中指出:“这种军阀主义的倾向,还表现军队与人民的关系上,较之内战时期和抗战初期是差了些。军队照顾人民的利益和帮助老百姓做事是不够的,而侵犯老百姓的利益,欺压老百姓的事情,甚至打骂老百姓,打骂政府工作人员的事情也发生得相当多。军队遵守政府法令的精神不够,而破坏政府法令的现象也不少。”任弼时还分析了产生这种军阀主义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武装斗争,我们处在民族抗战的战争环境中,军队自然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就使某些军事工作干部产生了自高自大的心理,以为自己了不起,天下都是他打出来的,甚至党和政府都是他一手创造的;另一方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和平环境中,我们有些干部失去了警惕性,反而沾染了军阀主义恶习,忘掉了自己是革命军队,模糊了革命军队是党的军队的认识。⑤朱德、贺龙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上都谈到了军队纪律松懈,对党对政府不尊重,随意破坏政府法令,打骂老百姓及政府人员,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要求军队要下决心改掉这些毛病,要服从党的纪律,服从政府法令,倾听群众呼声,向群众学习,爱护群众,帮助群众。为了尽快用实际行动贯彻落边区高干会议精神,党中央决定1943年春节前后,在边区开展大规模的拥政爱民运动与拥军优抗群众运动。由此可见,“双拥”运动是1942年军队开展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
  (四)毛泽东亲自协调处理军政军民关系问题,不断加强对军地领导干部的教育帮助,为延安兴起“双拥”运动进行了组织领导上的准备。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毛泽东早有察觉,并认为关键是军地双方领导人的认识问题。于是,毛泽东亲自出面做军地双方领导人的工作,不断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而且在对地方政府做工作的同时,特别要求军队首先做好拥政爱民工作。1940年下半年的一天上午,毛泽东在杨家岭召见萧劲光、阎红彦、贺晋年、文年生、莫文骅等10多位留守兵团的领导同志,座谈军政军民关系问题。座谈中部分人对地方政府和群众怨气很大,有的说:“老百姓越来越凶了,不给部队房子住,大冷的天让部队住在露天里,就这边区政府也不管一管。”也有人为老百姓睡在炕上,而让部队睡在地上鸣不平。还有的说:“老百姓动不动就要拉我们见毛泽东”,等等。毛泽东耐心地听完大家的议论和发言后,谆谆地告诚:“开天辟地以来,老百姓见军队像老鼠见猫就跑,只有兵欺民,哪有民告兵?现在老百姓敢批评军队,这是件大好事,这说明我们边区的民主深入到群众中去了。你们谁懂得历史,说一说是不是这样?”同志们听了,细细一想,觉得有理,便心悦诚服地说:“我们对部队教育太差了,证明我们的脑子里还有军阀主义思想残余存在。”⑥经过毛泽东循循善诱的开导和说服,使大家消除了怨气,提高了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加深了对人民军队本质的理解。于是,留守兵团全体动员,开展拥政爱民教育,检查军阀主义思想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错误,认真纠正违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不良作风。毛泽东亲自协调处理军政军民关系问题,首先做好军地领导人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工作。他高瞻远瞩、循循善诱、启发自觉、风趣幽默的谈话艺术,使军地双方领导人提高了认识,转变了态度,消除了怨气,加强了自我批评,增强了双拥意识,为党中央开展“双拥”运动进行了组织领导上的准备。
  二、延安开展“双拥”运动的主要过程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双拥”运动,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直接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的。
  (一)军地双方制定发布了一系列双拥法规,对开展“双拥”运动进行部署和规范。首先,军地双方分别作出了双拥决定。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作出《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分三部分内容:拥护军队是边区人民与政府应尽的责任;过去拥军工作有严重的缺点;必须积极改善和加强拥军工作。同年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作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决定》肯定了过去五年来边区部队开展拥政爱民运动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要求全军必须提高“爱护根据地,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认识,使党政军民更加团结一致”。同时做出12项规定:军队应坚决执行政府法令,军队须尊重各级政府机关,军队无权逮捕政府人员与人民,军队有保护和帮助政府之责,军队应积极参加生产,解决粮食被服及日常需要,以减轻政府与人民的负担,军队与人民须建立密切关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各部队尤其是政治机关,应有计划地帮助地方学校教育、民众教育、民主建设等工作,军政军民关系发生纠纷时,军队方面应负主要责任,即使该纠纷是地方机关或人民不对,军队方面应以和蔼谦虚态度向其解释。⑦两个“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拥军优抗和拥政爱民的基本政策,当时成为党的十大基本政策之一。
  其次,军地双方分别公布了《拥军公约》和《拥政爱民公约》。为推动拥政军优抗运动的落实,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和颁布了《拥军公约》,内容有:拥护军队,保卫边区;帮助生产,参加战争;军人过往,招持殷勤;转运伤员,爱护关心;防奸严密,消息灵通;优待抗属,建立家务;退伍残废,立业成家;潜逃战士,归队不差;过年时节,慰劳有加;军民团结,战胜日寇。同时还修订颁布了《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调整军政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暂行办法》、《抗日军人抚恤条例》、《抗属离婚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⑧八路军留守兵团也于1943年2月1日公布了《拥政爱民公约》,内容有:①服从政府法令;②保护政府,帮助政府,尊重政府;③爱惜公共财物;④不侵犯群众利益;⑤借物要送还,损坏了要赔偿;⑥参加生产,减轻政府和人民负担;⑦帮助人民春耕、秋收和冬藏;⑧帮助人民进行清洁卫生运动;⑨了解民情风俗,尊重民情风俗;⑩向人民宣传,倾听人民意见。⑨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既是对部队过去开展拥政爱民工作的总结,也是对红军时期群众工作的发展。
  再次,军地双方分别决定开展“双拥”运动月。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出《开展拥军运动月的工作指示》,决定从1月25日到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同年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也发出《关于拥政爱民月的工作指示》,决定从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到3月4日为拥政爱民月。指示对各部队、机关、学校如何开展好拥政爱民运动月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扩大宣传鼓动,以造成拥政爱民的热潮。二是利用春节年关,增进军民感情。三是改正错误观念,开展自我检讨。⑩指示对各部队开展拥政爱民运动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在“双拥”运动月里,边区政府及民众和驻军广大指战员广泛开展了拥军优抗和拥政爱民活动。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毛泽东、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给当地人民拜年,给老人祝寿,与老百姓吃饭饮酒,谈心猜拳,亲如一家。朱德路遇老翁,立即下马为其驮东西,被传为佳话。中央领导同志的模范行动,极大地鼓舞了边区政府民众和部队指战员的双拥热情,推动了“双拥”运动的迅速兴起。
  边区政府和人民对驻军和抗日军人家属进行了热情的慰问活动。边区政府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拨款6.2万多元,专门用于慰问延安附近的驻军和抗属。边区政府林伯渠主席和西北局的同志亲自带领慰问团到南泥湾、金盆湾进行慰问。他们走到哪里,哪里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边区每个城镇和乡村都捐献现金、物品劳军。延安、绥德、庆阳等城市的商人还举行了拥军义卖。各地都举行了春节拥军会议、军民联欢会和军民会餐。在军民会餐中,边区老百姓用好面、好肉、好菜招待军人,请部队的同志到家里做客。有的地方驻军人数少,一家摊不上一个,老乡便把好吃的饭菜凑到一起,共同宴请军队的同志,场面十分感人。边区政府对抗日军人家属也进行了慰问,请家属看戏,向家属拜年,给家属送粮食、年货、春联,打扫院子,使抗日军人家属深受感动。
  各地驻军协同政府召开军民联欢大会,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延安和绥德召开军民联欢晚会、娱乐晚会都在20次以上,军民欢聚一堂,气氛十分融洽。各部队为了广泛征求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意见,还召开了许多座谈会,驻军首长主动进行自我批评,仅留守兵团直属各单位就召开了40多次。各地驻军还派干部战士向当地政府和居民拜年,驻军首长亲自到老百姓家里拜年,老百姓十分感动。他们说:从来没见过军队给老百姓拜年,有生以来这是第一次。有的部队还给群众送了贺年卡,贺年卡一面印着“恭贺新禧”,一面印着“拥政爱民十大公约”。各部队还组织了秧歌队、腰鼓队和宣传队,到党政机关和群众中进行表演和宣传,教唱《拥政爱民歌》和《拥军歌》,在宣传中对军队侵犯群众利益的问题做了诚恳检讨,边区群众十分感动。
  (三)军队和地方普遍进行了“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教育整顿,提高了做好“双拥”工作的自觉性。边区部队普遍进行了拥政爱民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教育整顿,毫无保留地揭发自己在军政军民关系上的错误和缺点,并彻底改正。拥政爱民教育与实际紧密结合,讨论时着重每个人思想与行动的反省。有的部队规定排以上干部每人写一份反省书(从入伍以来写起),交政治机关审阅,战士和勤杂人员以排为单位开拥政爱民反省大会,由连营干部参加指导。有的反省和检讨进行了多次。采取先干部后战士、先党员后群众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反省,结果收效很大。许多同志把多年不肯向人说的事情都反省出来了。经过教育,干部战士都改变了对政府和人民的错误看法,一些部队同志过去总以为“政府是不大好的”,把政府看作“办差机关”,把工作人员当成是“办差”的,因而不够尊重;有的认为“陕北老百姓是落后的,生来就是一副贱骨头”。经过教育后,懂得了“边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也是军队的政府,它领导抗战,领导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供给部队吃穿,我们应该拥护它”。“边区人民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是有觉悟的,勤劳的”。“军队吃的穿的都靠老百姓供给,军队脱离了人民,就会孤立,就会失败”。“老百姓有个别不是之处,我们应该耐心地教育他们”。还有个别干部总和地方比高低、比大小。针对这个问题,军队领导同志明确告诉他们:“军队和政府、老百姓谁大谁小?不是我们大,政权小,是政权大,我们小,也不是我们大,老百姓小,是老百姓大,我们小。因此,每个同志都要拥护政府,爱护人民,要做拥政爱民的模范。”干部战士把“拥政爱民”的重要性直接同抗日战争和革命事业的成败联系起来,他们说:“如果我们不拥政爱民,抗战就不能胜利,革命就不能成功。”从此以后,轻视政府工作人员、违犯政府法令和群众纪律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主动尊重、执行、维护政府法令和群众纪律的多了。对政府对人民群众做到了三个一样:对待老百姓像对待自己父母兄弟一样亲敬,对待政府工作人员像对待部队首长一样尊敬,见面敬礼;对待政府法令像对待部队命令纪律一样服从遵守。过去有些人认为“政府供给军队是当然的,现在军队要担起生产自给,法令就不能顾及了”,现在认识到:“政府法令就是党的政策的具体表现,违犯政府法令就等于破坏了党的政策。”干部战士觉悟提高了,便把尊重政府、热爱人民,遵守政府法令与执行群众纪律完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
  边区各级政府也普遍进行了拥军教育整顿,并把它作为全边区人民的一件大事和巩固建设边区的重要措施来抓。首先在干部中认真进行了拥军工作的反省和自我批评,主要是“一部分人把军队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对立起来,他们总说负担过重,以为帮助了军队而人民却‘吃了亏’。因此,有些地方对于军队的困难不积极解决,而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有些地方遇到军民关系上发生误会或纠纷时,往往不责备自己,只苛责军队。因此,有些地方的优抗工作做得非常不好。”同时,还分析了这些问题和缺点产生的客观原因,即出于“几年来边区处于相对的和平环境中,人民听不到枪炮声音,看不见日本鬼子残酷蹂躏的事实,于是一部分人就渐渐忘记了抗战的整个环境,忘记了军队和他们之间的切身利害关系。从这里就产生了轻视军队的错误观念。加上近几年来,边区经济困难,物质供给感到贫乏。于是有些人只看到自己的困难,而不愿了解军队的困难。从这里就产生了对军队漠不关心地态度”。通过教育整动,使边区的干部和群众明白了这样一些基本道理:我们的军队是抗日的军队,是革命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军队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血肉相连而不可分开的,正是我们的军队在敌后坚持抗战数载,牵制了日军一半的兵力,将来驱逐敌人,建设新中国,还有赖于他们的继续牺牲奋斗;边区的创建和巩固,是军队英勇流血牺牲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我们这第一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存在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来建设边区,也应当归功于他们的保护;我们的军队不仅保护人民,而且还自己生产,解决困难,以减轻人民的负担。这样的军队确实从古到今没有过。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拥军运动月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三、延安开展“双拥”运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延安“双拥”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的思想教育,同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不只是形式上的热烈,而是发自军民内心的热忱,不只是一般的宣传号召,而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双拥”活动月之后,各项实际工作便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不到一年便做出了很大成绩。
  (一)军队开展拥政爱民运动的成效。一是认真进行了清理旧案和赔偿还物活动。许多部队组织了检查访问组,在地方干部的配合下,对军队历年来借用群众的东西,不分大小,不论有无借条,都逐乡逐村、逐家逐户地一一登记清楚。然后根据情况,或归还,或赔偿。其办法是:原物还在的,送还原物;如已损坏或遗失,则购买实物或用现金赔偿。现金赔偿按政府有关部门估价后,按照100%、80%或60%来赔偿;原物无借条又找不到物主的,都交政府,由老百姓去认领。群众满意地说:“刚开始我们以为还不是说一说就算了,哪里真的全赔偿呢?想不到天下还有这样好的军队。”还有的群众说:“八路军没有来以前,有点钱不敢在家里放,官家要,土匪抢。现在八路军来了,开着门睡觉也不要紧。”
  二是自己动手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从1941年开始,边区部队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运动,共开荒20.6万亩,收细粮3.1万余石。有的部队做到了全部自给,有的部队做到了粮食部分自给和蔬菜、费用全部自给。不仅解决了部队自身的困难,实现了丰衣足食,而且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部队在努力生产的基础上,自己建营房、打窑洞、开工厂、养猪、养羊,因此吃的、穿的、住的,日用的桌、椅、板凳、纸张、笔墨,生产用的各种工具,差不多都是自己造、自己办。这样,许多东西不仅不借用老百姓的了,有时还主动把牲口和工具借给老百姓用。部队一年用的粮草也大都靠自己运输;有的部队的粮食全靠自己背,很少动用群众,大大减轻了民力负担,群众拥护军队的热情更加高涨。军队的生产运动也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热情,他们说,军队都能种庄稼,当官的还亲自下地干活,我们老百姓再不抓紧干怎么能行呢?当边区的劳动模范倡议在全边区军民中开展生产竞赛时,朱德和贺龙电令各部队响应这个竞赛。南泥湾驻军首先响应,选出了劳动英雄和他们竞赛,选出模范连队和吴家枣园比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并把拥政爱民作为竞赛条件之一,凡是生产中的劳动英雄、模范班排,在拥政爱民方面也要成为模范。
  三是帮助群众生产劳动,大做好事。发展生产是当时边区建设头等重要的任务。军队有强大的劳动力、战斗力,不仅有力量进行自身的生产,而且有力量帮助人民群众生产。因此各部队便把帮助人民的生产劳动作为拥政爱民工作的主要方面。从春种、夏耘到秋收,都派出大量的劳动力帮助群众。在助民生产中,大家情绪高涨,因为这既是爱民的实际行动,又是向群众学习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还在助民生产中开展竞赛,提出“看谁开荒开得多”、“看谁锄草锄得细致”、“看谁收割得最干净”,虽是助民生产,实际比群众干活还卖力。锄草时做到不留草、不伤苗;收割时要割干净,不糟蹋一粒粮食。还特别明确规定一条纪律:不准吃群众的饭,不取任何报酬。除了为群众义务劳动外,部队还同群众开展变工互助,用人力换老百姓的畜力。此外,部队还为群众砍柴、挑水、修房、料理家务,为群众免费治病,开展识字和卫生运动,安置难民,捐助灾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军民互助、亲如一家的鱼水情谊。
  (二)边区政府开展拥军优抗运动的成效。一是在自卫动员中发动民众援助军队。当边区部队开到前线时,许多群众自动献金、送柴、送菜、送猪、羊、衣服和鞋袜。有一个县的群众5天之内就送柴22万斤,送菜3万余斤。有的把白面蒸成馍,再切成片晒干,送给军队作干粮。妇女们连夜赶做军鞋,有个区一夜做成300双鞋。在后方,党政民节衣缩食,全力支援前线,机关学校的学生把自己的生产积蓄全部捐献给军队,有的献出了自己的单衣、布匹、毛巾和肥皂。妇女们把做衣服剩下的布料一针一线缝成挂包送给前线将士。后方工厂的工友们发动献金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共献金额120万元。工业劳动英雄赵占魁带伤上工,并将他6000元休养费上缴和自己积蓄的衣物用来慰劳军队。他们说,我们没到前线去,就应该捐助前线将士。
  二是发动民众帮助军队解决困难。由于干部拥军热情的提高,在帮助军队解决困难上比过去更积极主动了。有的帮助军队解决营房和用具。有一个营到某县驻防,城关附近群众很快让出窑洞480孔。某部移驻屯子沟,该区民众不到一个月,主动帮助军队建成窑洞160孔,解决了全部营房问题。
  三是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安置退伍军人。由于克服了“重工轻抗,人在情在”的错误观念,对抗日军人家属的优抚工作做得更认真了,各县、乡、村对抗日军人属情况普遍进行了调查统计,根据情况确定了代耕原则,组织了代耕班,明确了代耕对象和代耕指标,适时组织代耕代种代收,以确保抗属生活。在退伍残疾军人的安置上,保证他们有窑洞、有土地、有工具、有资金、有粮吃。在部队与敌人作战时,各级政府与人民紧密配合,想尽一切办法帮助部队运送弹药、救护伤病员、筹备粮草、组织担架队等,有力地支援了部队。
  (三)“双拥”运动从根本上改善了军政军民关系。“双拥”运动所产生的结果,使军政军民团结得到空前的巩固和加强,形成了军民一致、万众一心克服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力量。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的讲话中,对“双拥”运动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人民的军队,历来是好的,现在也是好的,是全国军队中一支最好的军队。但是,近年来确实生长了一种军阀主义的毛病,一部分军队工作同志养成了一股骄气,对士兵、对人民、对政府、对党,蛮横不讲理,只责备地方工作的同志,不责备自己,只看见成绩,不看见缺点,只爱听恭维话,不爱听批评话。例如陕甘宁边区,就有这种现象。经过去年的高级干部会议和军政干部会,又经过今年春节的拥政爱民运动与拥军运动,这个倾向是根本地克服下去了,还有一些残余,还必须继续去克服。”(11)1944年4月11日,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谭政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对“双拥”运动给予高度评价:“在军队与政府,军队与人民的关系上,经过拥政爱民运动与拥军运动,特别是从1943年2月以来,军队方面坚持实行了自我批评,实行了坦白运动,将军党之间、军政之间、军民之间一切不良现象都讲出来,彻底改变了干部与战士的思想;对民众关系不好者,实行改善关系,归还借物,赔偿损失,争议事件错在军队者实行向民众赔礼道歉;军队又大规模地从事生产自给运动,改善了给养,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军队又以大量的劳动力帮助民众生产,这样就使我们的军政军民关系大大的改善了。”(12)
  四、“双拥”运动在抗日根据地的推广和普及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开创的“双拥”运动及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并及时迅速地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作了推广和普及。
  (一)党中央指示各抗日根据地每年正月普遍开展“双拥”运动。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起草的《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中明确指出:“为了使党政军民打成一片,以利于明年的对敌斗争与生产运动,各根据地党委及军政领导机关,应准备于明年阴历正月普遍地、无例外地举行一次拥政爱民与拥军的广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军队方面,重新宣布拥政爱民公约,自己开检讨会,召集居民开联欢会(当地党政参加),有损害群众利益者,实行赔偿、道歉。民众方面,由当地党政及民众团体领导,重新宣布拥军公约,举行热烈的劳军运动。以后应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再三再四地宣读拥政爱民公约与拥军公约,再三再四地将各根据地曾经发生的军队欺压党政民及党政民关心军队不足的缺点错误,实行公开的群众性的自我批评(各方批评自己,而不批评对方)而彻底改正之。”(13)
  (二)各根据地迅速行动,部署开展双拥运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做出了《关于拥政爱民及拥军工作的决定》,强调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不仅要普遍举行,而且要更加深入,使之成为部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真正自觉的群众运动,成为广大群众的思想教育运动。必须再三再四地说明军队和人民休戚与共、利害相关的道理,说明拥政爱民是每一个革命军人的天职,拥军优属是每一个革命人民的神圣义务。必须把这种思想教育和拥政爱民及拥军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拥政爱民和拥军的实际成效,绝不限于春节期间的开会检讨和互相联欢、慰劳、慰问,而应当在经常的军民关系中,随时和切实解决一切实质性的问题。并针对1943年拥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特别强调切实加强优抗工作和归队工作。(14)
  其他各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号召和统一领导下,在各分局、边区政府和驻军领导机关的具体指导下,对拥政爱民和拥军工作做出了部署和安排。新四军第四师制订了八条拥政爱民公约,规定各部队应把拥政爱民作为一项长远的政治任务。晋绥边区行署和抗联联合发出了关于深入开展拥军运动的指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也发出了关于拥军爱民的指示;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政治部在加强拥军与拥政爱民工作的指示中强调:拥政爱民、拥军工作是中央领导一元化政策下更具体地调整军民关系的一种团结政策,是有关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各地必须抓紧有利时机展开更热烈的群众性的拥军与拥政爱民热潮。并现定正月十五日为山东各地拥军与拥政爱民节。于是,在1944年的新年春节期间,一个更加广泛、更为热烈的双拥运动在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中开展起来。
  (三)加强检查指导,保证“双拥”运动的健康发展。为加强对双拥运动的正确指导,纠正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共中央于1944年2月7日发出《关于检查拥政爱民及拥军优抗工作的指示》,指出运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拥军的消息多于拥政爱民的消息,而且多是由政府领导给军队送东西的报道;二是要在拥政爱民运动中,注意对革命军队本身的教育;三是在部队进行群众访问中,不要走形式。(15)各部队认真贯彻执行这个指示,不仅保证了拥政爱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而且保证了运动开展得扎扎实实,更有成效。陕甘宁边区政府对拥军工作发出指示信说:去年拥军运动与拥政爱民运动,使边区军民大团结更加巩固,保卫边区更有保证。但从全部拥军工作来看,还存在着严重的缺点,这就是在优抗工作方面,缺乏为抗属建立家务的观点;在归队工作方面,采取了消极应付的态度。这两大缺点必须克服,同时提出了克服的办法和措施。
  (四)及时总结“双拥”运动的经验。1945年5月,总政治部在关于《发扬我军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拥政爱民活动的主要经验:(1)军队必须严要求,认真作自我批评。(2)要进行拥政爱民的思想教育,使每个军人懂得拥政爱民不单纯是纪律要求,而是革命军队的政治要求,是区别革命军队与其他军队的分界线。(3)事事关心人民,处处爱护人民。要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完全彻底为人民,诚恳地从经济上帮助人民,文化上提高人民,政治上关心人民,军事上保护人民。(4)必须把经常性和突击性的工作结合起来。(16)与此同时,边区政府也对拥军工作进行了总结。
  (五)双拥运动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九四五年的任务》和《一九四六年的工作方针》的指示中,都把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号召各解放区、各部队都要普遍坚持开展双拥运动,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17)这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粉碎国民党进攻和巩固解放区,都有重大意义。从此,“双拥”运动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形成为我党我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一直贯穿到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及建国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
  五、延安时期“双拥”运动的经验启示
  自延安兴起“双拥”运动以来,已经走过了68年的光辉历程。“双拥”工作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经风雨而不衰,历沧桑而弥坚,始终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68年中,全国曾出现过六次规模宏大的“双拥”热潮。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和各根据地军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双拥”运动,军民团结一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同蒋家王朝的历史性决战中,广大军民携手并肩,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三次是在新中国诞生初期,全国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巩固了新生政权,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高潮。第四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双拥”工作消除十年“文革”特别是“三支两军”的消极影响,恢复了光荣传统,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应运而生,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五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至今势头不减。第六次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标志的新一轮“双拥”热潮正在兴起。68年的光辉历程充分证明,“双拥”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亿万军民的伟大创举,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不断胜利的重要保证。那么,延安时期的双拥运动对我们今天有哪些经验启示呢?
  第一,必须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双拥”工作。“双拥”工作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坚持把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建立在实现党的宗旨和履行我军根本职能辩证统一的基点上,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凝聚群众。延安时期,党中央把“双拥”工作作为渡过难关,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十项政策之一。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部队把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作为拥政爱民的实际行动。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为部队出兵员、供粮草、送武器、养伤员,竭尽全力支援部队,支援前线,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军队认真贯彻军队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自觉把支援地方经济、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实践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际行动,受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帮助解决了部队一系列困难,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双拥”工作只有紧扣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活动,军地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必须从政治上看待和处理军政军民关系问题,严格要求自己。党中央历来重视处理军政军民关系问题,要求军地双方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看待和处理军政军民关系出现的问题,严格要求自己。延安时期,针对军政军民关系一度出现的不够融洽和协调现象,党中央召开了陕甘宁边区高于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军地干部各自进行自我批评,认真检查了在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了“拥政爱民”、“拥军优抗”运动,“双拥”工作由此兴起,并成为我党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毛泽东在为党中央起草的指示中,明确要求各根据地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双拥”运动,将各根据地在的军政军民关系上的缺点错误,实行公开的自我批评(各方批评自己,而不批评对方)并彻底改正。实践证明,如果军政军民之间发生纠纷,军地双方要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只批评自己,不批评对方,严格要求自己,这是改善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军队要多承担责任,高姿态处理问题。因为军队“拥政爱民不是单纯的纪律要求,而是革命军队的政治要求,是区别真正革命军队和其他军队的主要分界线”(18)。用朱德总司令的话说,“因为军队是我党在人民中的一支大旗,人民把八路军新四军看作是党的代表,我们军队人员的一举一动,均发生很重要的影响。”(19)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思想,强调军民一致的原则不能变,倡导并组织开展了军民共建活动和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江泽民多次指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军政军民的团结”。“我们要十分珍惜军地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亲密关系,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军民之间出现这样那样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有时也很难避免。关键是发生了问题之后,姿态要高,对自己要求要严,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激化矛盾。”他特别强调“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上,军队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发挥主导作用。”(20)胡锦涛在庆祝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人民离不开军队,军队更离不开人民。军政一致,军民一致,军民鱼水情深、患难与共,是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的重要保证,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这些说明,只有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处理军政军民关系问题,才能倍加珍惜军民团结;才能坚持高姿态、严要求,及时妥善解决军地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也才能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
  第三,必须始终加强“双拥”政策法规建设。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是“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军地双方还制定颁布了那么多的决定、条例和办法,做出双拥决定和开展“双拥”活动月的指示,公布了“双拥”公约,边区政府还修订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调整军政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暂行办法》、《抗日军人抚恤条例》、《抗属离婚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使拥军优属运动制度化、法制化。解放战争中,我军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双拥”政策法规建设逐步完善,“双拥”工作的若干内容分别写进了我国《宪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制定和颁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革命烈士褒扬条例》,还制订颁布了《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为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完成、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双拥”工作无论在对象、形式、内容上还是社会环境上,都遇到了未曾有过的复杂情况和问题,做好“双拥”工作,仅仅依赖感情手段就不那么灵验了,单纯采取行政干预也难以行得通,沿用过去的一些做法已经不适应了,必须针对“双拥”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双拥政策法规建设,依法规范、调节、保障和引导“双拥”工作。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加强“双拥”政策法规建设,是解决军政军民关系问题的明智之举,是实现“双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根本途径。
  第四,必须不断推进“双拥”工作的改革创新。“双拥”运动兴起和发展的68年,是不断改革创新的68年。早在延安时期,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许多拥政爱民、拥军优抚的好形式;部队积极开展群众纪律教育和清理遗留问题、赔偿还物等活动,在自己动手搞好生产的同时,帮助人民群众抢种抢收,为群众做好事。这些活动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形成了“军民一家亲”的良好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双拥”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军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了军民共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特别是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实践中丰富了“双拥”工作的内容,拓宽了“双拥”工作的领域,活跃了“双拥”工作的形式。历史的经验启示我们,“双拥”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只有不断探索和创造富有时代特色、能够吸引军民广泛参与的活动形式,“双拥”工作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与时俱进、持续深入发展。
  (作者为西安政治学院心理战系教授、西安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333页。
  ②李敏杰主编:《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双拥运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9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512页。
  ⑤《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43页。
  ⑥李敏杰主编:《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双拥运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36页。
  ⑦《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330页。
  ⑧李敏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双拥运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20页。
  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335页。
  ⑩《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333页。
  (11)《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358页。
  (12)《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47—48页。
  (1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3页。
  (14)李敏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双拥运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7页。
  (15)《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352页。
  (16)《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359—360页。
  (1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6页。
  (18)《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350页。
  (19)《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群众工作》,解放军出版社2008年版,第351页。
  (20)《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90年/梁星亮等主编;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