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五章 二、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1.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作用,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到实处

陈登才,郑志飚


  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重视科技工作的经验和精神,对于促进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党中央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所谓“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用科学、教育使国家兴旺发达,要把发展科学、教育摆到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地位,要把科技、教育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最重要的源泉,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当今世界,科技和教育在发展国民经济中,以至整个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国都很重视,纷纷摆出对策,以求在新的竞争和发展中取得优势和主动权。在这世纪之交,为了争取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党中央在分析新世纪发展趋势的同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这个战略是确保我国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如期实现的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大振兴的战略,也是加速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真正地把科技进步作为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也才能实现。
  1.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作用,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到实处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它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现代精神状况,也推动着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马克思还明确地强调:科学已成为生产过程的“独立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作出了精辟的论断,而且对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发展同社会主义运动目标的关系也作了探讨,他们密切地关注着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到了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所起到的强大的杠杆作用越来越明显,它日益成为变革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正是面对这种新情况,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后来他又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一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强调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为我们党和国家把科技和教育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进一步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逐渐跃居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位。本世纪初,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多种因素中,科学技术只占10%左右,70年代,这个比例已达60%以上,现在已高达80%左右,且保持着继续增长的势头。目前,某项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立即可以带动整个生产力系统的大发展,并创造出世界奇迹。科学技术正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成为影响人们观念变化的重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8年以来,我们在组织重大课题攻关,应用推广科技成果,推动企业和农村科技进步,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深基础性研究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很低,科学技术力量还很薄弱,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质量也比较差,在国际竞争中甚为被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虽然明确了,但是蒋实得很不够,尤其在向产品转化上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科技投入也严重不足,影响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这一切已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现在正是我国现代化极为重要的时期,我们将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将形成更为紧密的互接互补,对我国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必须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到实处,把用科技促进生产的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真正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同时,还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和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都明确了科学技术和教育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作用,这就更加深化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科学技术启迪着人们对人的价值重新评价,促使人们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追求开拓、进取;有利于建立文明的道德规范;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促进了优生优育,为幼儿和青少年的发育、教育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人类智力的提高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医学科学的进步使人类的相当部分在精神上焕发出新的活力,现代交通、通讯加速了先进思想的传播和新观念的诞生等等。正如爱因斯坦所称赞的那样:科学对人类心灵的作用,称之为不朽的荣誉。因此,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基石”,搞精神文明同样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素质。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登才,郑志飚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